120急救担架员要注意保持担架的平衡、平稳
最重要的是担架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平稳,防止大的震动,以免对病人产生多度的影响,从而加重病情。
目前上海“空巢老人”人数在急剧增多,这些老人要是身体临时出了紧急状况,子女不能及时赶到,只能靠急救人员来急救。在日常120急救中,救护车多配备一名担架员,就能提高急救的效率。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个头高、体重特别重的病患,如果再加上老式公房,没有安装电梯,由于没人帮忙,通常驾驶员也要帮忙担架员抬病人,结果病人上车后,有时驾驶员的手抖得没法开车。
司机并没有义务必须帮助搬运病人,但在生命危急的紧急情况下,也只好“赶鸭子上架”,这不但影响驾驶员的本职工作,甚至会造成急救车行驶的不安全。另外,驾驶员毕竟没受过专业培训,抬担架会导致意外发生。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急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现有的急救体系已明显滞后。
担架员配置低、人员流失多、担架员收入偏低、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培训走过场,是上海院前急救存在的瓶颈问题。
院前急救真正做到高效、快捷,这是考量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搬抬服务是院前急救服务的一部分,担架员和医生、护士、驾驶员的工作同样重要。
在日常120急救中,救护车多配备一名担架员,就能提高急救的效率。在突发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现场救援中,担架员不仅仅只是抬运伤者,还要和医护人员急救合作,最大限度减少伤员损伤,甚至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和包扎等急救操作,这就需要对担架员进行技能培训。
据了解,担架员入行前进行了三天的简单培训后就上岗,后续的培训没有跟上,导致许多担架员的急救技能水平比较低。
目前120担架员队伍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原因是待遇偏低。我在与担架员的访谈中了解到,扣除“四金”,实际到手的收入是每月2300元。
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实行第三方委托管理,被抽取了一部分管理费。
1、有关部门需担负起政府公益事业的有关要求,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建设好包括担架员在内的院前急救队伍。建议本市可考虑每辆救护车配备两名担架员。
2、加强系统的院前急救常识培训。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医护人员,按照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员培训标准,定期对担架员进行心肺复苏术、颈椎损伤颈托固定脊柱搬运技能、头顶部出血三角巾头顶帽式包扎术等培训。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时间再适当增加,真正掌握基本的抢救,包括通过观察基本判断病人症状以及心肺复苏等常用抢救方法,并能让担架员们实际操作如何进行心肺复苏以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办法。
3、切实提高120担架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待遇。同时,针对担架员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健全工会组织,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担架员的工作积极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