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龋(qu)齿 。龋齿,俗称虫牙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在牙冠部分,或老年人牙龈萎缩后发生在牙根部分的逐渐破坏(缺损)性疾病。
龋齿常分为三个阶段:浅龋、中龋、深龋
浅龋:常位于牙冠最表面的一层,也见于老年人牙根暴露的表面(牙骨质)。其表现为患部色泽为黄褐色或变黑,表面粗糙;此阶段一般没有不适症状。
中龋:破坏已进展到牙冠第二层(牙本质)浅层,其表现为牙冠部分或牙根部分已有龋洞形成。此阶段通常会对冷、热、酸、甜刺激产生酸痛感觉。
深龋:破坏进展到达牙齿第二层(牙本质)深层,其表现已有很明显的深大龋洞。此阶段通常对冷、热、酸、甜刺激产生较为剧烈的瞬间疼痛。
2、牙齿急性损伤。即外力作用下损伤累及到牙冠或牙根部位,和周围组织。
(1) 牙震荡 是指牙齿受到外力作用下,至固定牙根与牙槽骨内的一层较薄的纤维组织(牙周膜)的轻度损伤,牙冠牙根均完整无损。其表现为:伤后患牙有伸长的不适感觉,有较为轻微的松动,叩齿可有疼痛,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牙龈边缘的少量出血。
(2)牙脱位 是指牙齿受到外力作用下而脱离牙槽窝(牙槽骨)。牙脱位可分为不全脱位和完全脱位。
不全脱位:指受到外力损伤的患牙离开原始的位置,偏离牙槽窝(向左、右、上、下移位),但未离开口腔。
全脱位:指受到外力损伤的患牙完全离开原始位置,离开牙槽骨和牙龈,脱出口腔。
(3)冠、根折:受到外力作用下牙冠、牙根部分的折断。
3、楔状缺损。是指牙冠近牙龈端的部分(牙颈部)一种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种缺损常呈三角楔形而得名。 其主要消耗原因:刷牙以用力横刷所致;还因为此部位为牙齿的牙冠与牙根结合部位,其特殊的结构较为薄弱,易被磨去;部分患者自身牙龈内的酸性渗出液也与缺损有关,其次咬合时此部位为牙齿的主要承载咬合力区(应力集中区),牙齿组织可因长期的承载疲惫而缺损。
4、牙本质过敏症 。常为因龋齿、磨耗、冠折、楔状缺损、牙龈萎缩等导致的牙本质较快暴露,或女性月经期、妊娠期末梢神经的敏感性增加,致牙齿在受到冷、热、酸、甜、摩擦、咬硬物时引发的酸痛。
5、急性牙髓炎。指牙髓受到急性的物理损伤、化学刺激以及感染所致的牙髓炎症,如手术切割牙体组织导致的过度产热,补牙是填充材料的化学性刺激。及牙齿的龋病,龋病导致牙髓炎症的最常见病因。
临床症状 主要是自发性(无任何外界刺激情况下突然出现的症状)剧烈疼痛,且疼痛的位置不能明确定位,疼痛呈放射性至同侧头面部均有疼痛,疼痛一阵加重一阵缓解,夜间疼痛比白天剧烈,影响睡眠,温度(冷、热水)的刺激会使疼痛加剧。
6、慢性牙髓炎。其诱因与急性牙髓炎相同。
临床症状 慢性牙髓炎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有时可出现不明显的阵发隐痛;因为慢性牙髓炎病程一般时间较长,所有部分患者可伴有长时间冷、热刺激性疼痛过程;咬牙时可有轻度的疼痛感,或有食物嵌塞至龋洞内后会引发较明显的疼痛;疼痛患牙大多能明确定位。
7、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指发生在牙根根尖部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牙髓炎未得到及时、完善治疗炎症继续进展引发。根尖周炎可有急性炎症表现和慢性炎症表现。
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症状 主要为持续性(症状一直存在,无自行缓解)剧烈疼痛,能够完全明确疼痛牙位,患牙有伸长(长高)感 ,咬牙时会先触碰到痛牙,咬合或触碰会加剧疼痛,患牙伴有轻度的松动,温度(冷热)刺激患牙无反应。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症状 一般无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咀嚼时患牙不适感(自觉牙齿酸软无力或轻微疼痛感),病程较长患牙可伴有对应患牙的牙龈上端出现小脓包,可反复流脓或肿胀。因慢性根尖周炎多为较长时间的病程,所以炎症长期对牙根根尖部分的破坏,会导致牙根尖部分的牙槽骨吸收或骨质密度发生改变,此病理表现必须通过拍摄牙齿X光片才能明确,这也是医生做出明确诊断的最重要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