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每周锻炼的次数.每周锻炼几次是最适宜的频率.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的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与锻炼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次适量的运动后,对肌肉(如肌糖元的储备)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健身效果,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例如,运动后,肌糖元的浓度逐渐增高,在第24小时达到最高点,以后又逐渐减少。所以,最合适的运动频度应该这样掌握,即在前一次锻炼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进行第二次运动,这样,每次锻炼的健身效果逐渐积累,就能够达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否则,每次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就难以取得应有的健身效果,还容易在每次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疲劳及某些运动创伤。
初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开始锻炼时,运动频度更少些,以每周3次、每次15―30分钟较适宜。以后,随着运动进程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50分钟。
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时,每周进行3―4次,隔日1次即可。有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身体锻炼,6―7周之后,最大吸氧量可明显提高。
体质稍差、年龄偏大或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进行慢跑或跑走交替的运动方式,每次15―30分钟,频度为每周2―3次。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后,根据体质情况再增加运动频度。增加频度时,一定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体情况、进行运动的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如心率、呼吸次数和肌肉是否酸痛)等综合考虑。年龄较大、身体较胖、体质较弱的人易产生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反应及肌肉酸痛等,在增加运动频度时应特别慎重。
如果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那么,每周运动5次比运动3次的效果要好一些,但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方式不要过于剧烈。您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频度和延长运动时间来增加身体的热能消耗,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