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心肺复苏及护理文书书写格式的感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9年,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我院危重症患者抢救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同时肩负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性临床科室。  我院急诊科全天候开放,目前有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等诊室开放,随时为患者服务。急诊科设有专用的药房、收费处、化验室、普通X光和CT等24小时开放。  目前急诊科每天接纳大约300人次就诊者,工作区域分为接诊区、抢救区、临时观察区、观察病房和重症监护室五部分;拥有病床数63张,其中抢救床位3张,重症监护床位18张,留观病床数42张,临时输液椅40个。 普通急诊就诊者通过分诊后去相应科室就诊,因病情需要可在临时留观室输液治疗。危重患者直接收入抢救室诊治抢救。急诊科已经能够实现对于病房无床或因病情无法收住院急危重患者,从就诊、抢救、监护到普通留观病房的全程序贯治疗。  人员编制:在职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5名,硕士以上学历占75%。先后6名医师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澳门、法国等地进修学习和工作。护士68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3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4人。  急诊科医用设备齐全:拥有多参数监护系统,便携式监护仪,床旁血滤机,血气机,床旁超声及有创、无创呼吸机、自动洗胃机、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各种急救设备。另外医院有设备中心可随时调配所需救命设备至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上述充足固有设备和调配政策从硬件上保证了大量急诊危重病的抢救治疗需求。 医疗工作:急诊科目前侧重于内科急危重症方面的抢救和治疗,包括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病、各类重症感染、猝死、急性肺栓塞、内分泌危象、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多发复合伤等方面,并与相关科室积极协作,共同建立紧急医疗救治平台,如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为进一步迅速、有效的救治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我科可以独立完成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等操作,进行中心静脉压力和动脉内血压等的持续监测,并于2005年5月开展了床旁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救治了大量的脓毒症、心力衰竭、药物中毒、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2006年12月在医院的支持和全科人员的努力下建立急诊监护室,目前有六张床,一方面延伸了急诊抢救治疗的空间,同时为急诊科学科发展、进行危重症病情监测、开展科研提供了场所。  近年来急诊救治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之前每年平均就诊人数5-6万/年人次,2000年之后,平均急诊就诊总人数9-10万/年,急诊留观人数7万年。急诊救治的危重病人比例逐年递增,抢救成功率均在90%以上。  急诊科2000年成功完成近100人的食物中毒抢救工作,无一死亡,受到北京市卫生局的嘉奖;2003年抗击SARS期间,急诊留观病房改为SARS病人病房,全科通力合作,共接纳和转诊了300余位病人,同时作为主检医师单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集体和个人多人次受到北京市、北京大学的嘉奖。2008年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奥运会赛场医疗服务工作,均出色完成任务,获得各界肯定与好评。2009年在H1N1甲型流感疫情恣意横行之际,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坚守岗位,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急诊科还多次承担全国性会议的医疗服务,为各种大型集会顺利进行提供医疗保障。  教学与培训工作: 2001年由我科牵头制定了北医急诊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现我科已有数名住院医师完成此项五年急诊专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首批急诊专业主治医师。 2004年急诊科成为北京市急诊急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8年3月,在首都急诊急救人才培养项目中总共培训了北京市十家医院的60余位急诊科医师。2006年,急诊科成为北京市首批急诊护理教学培训基地,在其后的北京历次教学培训中总共为北京市其他医院培训200余人次。2004年至今,急诊科共承担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的急诊教学任务,而且近五年来承担了北京市专科升本科医学生、北京



面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