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癌症大多数人都是充满恐惧的,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只要是患上了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基本上就预示着生命开始倒计时了!
事实是,很多晚期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比如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就曾经得过淋巴瘤,虽然发现时已经到了癌症四期,但是经过规范化疗和靶向治疗,目前已经检测不到癌细胞。
新药、新技术为治愈晚期癌症带来了曙光,选择好的医疗资源,选择好的医院和医生,接受充分的、规范化的评估和治疗,是治愈癌症的最重要条件。最后,治疗后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复发病灶并及时处理,也是治愈癌症重要的后续措施。把癌症变成慢性病就是我们的目标,让癌症患者能够“带瘤生存”:虽然体内的癌细胞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但是依然能够长期生存,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因此,肿瘤患者康复必须得到非常重视。
但是,临床上很多肿瘤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很多误区,主要有下面四点:
误区一:过度小心翼翼
结束治疗后进入出院康复阶段,此时,患者最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时刻担心肿瘤卷土重来。有些人对饮食、作息甚至运动的要求极为严格,仿佛生活在“保鲜盒”里,怀疑致癌的食物一点不碰,稍不舒服便要卧床休息,身体不适便忧虑重重。
误区二:恐惧运动
有的病人接受抗癌治疗后,身体比较虚弱,担心自己过劳,出院后少运动,大门不出,小门不进,甚至连性生活都不敢过。
误区三:大肆进补
出院后,家人心疼病人,往往会买来人参灵芝等补品,或天天煲药材进补,过度进补会令身体吃不消。
误区四: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病意味着以前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出现差错,让身体无法负荷,如吸烟酗酒、熬夜加班、饮食作息不规律等。但是有的病人回归生活后恢复了以前的生活状态或模式,继续饮酒吸烟,过度劳累等。
肿瘤患者如何康复?
首先,癌症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战胜癌症的决定因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癌症病人经过临床综合治疗以后,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大有益处。通过体能锻炼,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解除病人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程度,有助于休息和睡眠。
第二,积极自我心理暗示
心理蕴藏着巨大的恢复潜能,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当患者得知自身患了疾病之后,因为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反应而使这种潜能进一步受到遏制,促使疾病发展恶化、降低疗效、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纵观成功抗癌人士们的抗癌经历,我们可以简单把它总结为:求生的欲望→科学的认知→正确的观念→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行动→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个积极的心路历程,它就像原子核裂变一样,能够把隐藏在患者自身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一步一步释放出来,并创造出一个一个的康复奇迹。
第三,告别焦虑情绪
癌症患者康复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4种:
1. 最早产生的心理状态:失去依从感。刚刚出院回到家里,此时的情绪非常容易波动。因为在治疗期间,你会从医疗行为中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觉得医生的积极治疗给自己带来了希望,护士的温暖照顾给自己带来了希望。而当治疗结束时,失去了给与自己信心和力量的医护人员,常常会担心,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不禁茫然、彷徨失措。
2. 最常见的心理状态:病耻感。造口病人会担心自己身上有异味遭人嫌弃;头颈部癌症病人手术治疗后外观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敢见人;乳腺癌被切除乳房后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觉得自己已不“完整”。这种病耻感会使你变得敏感脆弱,如果不加以疏导真的可能会自我隔离,陷入抑郁。
3. 最纠结的心理状态:复查前焦虑。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前,大多数患者都容易焦虑,一方面期待着检查完后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另一方面又非常担心肿瘤会复发,不知该如何面对,于是陷入深深的焦虑。
4. 最难以避免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的改变。从健康人到病人,到重新回归社会,社会角色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要重新认识自我,学会面对,与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多沟通。对家属而言,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陪伴不仅仅是在他身边照料他,而是要让他感觉到,我和你的心在一起,这种心灵与情感意义上的陪伴在病人诊断、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最后,找到生活的寄托
斯坦福医院有个医生患了肺癌,治疗后,他坚持写作,记录心路历程,身体开始好转后就回到了临床线上,如今的他写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更多。每天早上5点半,当他按下闹铃,僵硬的身体苏醒,而妻子仍在身边酣睡时,他会又一次对自己说:“我不知道我可以前行多久,但我仍将前行。”穿上了手术衣,仍然走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重回岗位不是因为经济拮据,而是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忘记病痛,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能找到生存的价值。
总之,这是一条康复规律,它不仅为我们解开了创造癌症康复奇迹的秘密,还为患者指明了正确的康复方向、指出了科学的康复之路,千万别错过幸福来敲门。
以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林丽珠 提供答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