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育健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体育健身的原则
A: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等)和卫生措施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的身体活动过程。体育锻炼对人体有良好的健身、健心、健美作用。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体育锻炼不同于人们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般躯体活动,更区别于动物所具有走、跑、跳、攀登等自然的本能动作。人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身体活动过程,因此要发挥自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积极性是要求锻炼时要有明确的健身目标,树立锻炼有益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念,把个人的切身需要与身体锻炼的功效、民族体质、人口质量以及国家的兴旺发达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自己锻炼的热情。认真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内容和方法,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通过身体锻炼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到有乐趣,心情舒畅。通过从事有趣的体育运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身心统一。体育锻炼的效果、信心、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结合,才能做到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可通过定期检测锻炼效果的信息反馈,使自己经常看到锻炼的结果和进步,增强自信心,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适宜的运动负荷。由于每个参加锻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生活条件、锻炼目的等主观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在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选择适量的运动负荷。
负荷适量指体育锻炼要有恰当的生理负荷量。锻炼效果的大小,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负荷量太小,机体得不到适宜的刺激,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也就不大。相反,机体负荷量太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健康。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感为度。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进行锻炼的方法。个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可用220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例如某人20岁,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
(220-20)×(70%~85%)=140~170(次/分)。这被称为有氧锻炼的适宜负荷量。或者用接近极限运动量的心率(一般假定每分钟200次)减去安静时的心率(这里假定每分钟60次)的70%,再加上安静心率基数60次,即运动时的心率为:
(200-60)×70%+60=98+60=158(次/分)。这是对身体影响最佳的运动强度。当然这两种计算方法也是相对的,适宜的运动负荷还要根据锻炼时和锻炼后的感觉来调整。
同时,要因地和因时制宜,根据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场地器材、环境卫生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三)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作息制度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有赖于较长时期经常地锻炼。这样,才能使有机体在解剖形态、生理机能、生化过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锻炼所能达到的,而是坚持长期锻炼的成效积累的结果。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肌肉活动的反复强化来实现的,体育锻炼是对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使体质不断增强。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间断地进行,前一次的作用痕迹已经消失,下一次作用的积累就小,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就小,锻炼效果就不明显。如果长时间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还会慢慢减退,使得体质逐渐下降。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人体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在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方面逐步提高,使机体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循序渐进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相反,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因此,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要做到:
1、在锻炼内容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质不同,锻炼起点也不同。体质较好的人,可选择比较剧烈的活动方式,如各种竞技运动项目;体质较弱的人,开始锻炼时,可选择那些比较缓和的运动,如慢跑、徒手操、武术、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选择保健体育的一些内容,如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当体质逐渐变好时,锻炼内容也可逐步由缓和变为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运动。
2、运动量逐步加大。机体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有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加大。如果运动量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机体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小。机体机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规律有节奏地上升的,运动量也应随着这种节奏来安排。病后或中断锻炼后再进行锻炼,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
3、每次锻炼过程也要循序渐进。每次锻炼要做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如长跑前先做5~10分钟慢跑,跑完后也要进行适当的牵拉和放松活动。
(五)全面锻炼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部位、各器官的机能,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人体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们是通过肌肉活动表现出来,但同时反映着内脏器官的机能,肌肉工作的供能情况,以及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活动配合的协调状况。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对身体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锻炼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侧重性。如长跑锻炼有益于发展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锻炼的内容,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项作为每天必练的主要项目,同时加强其它项目的锻炼,以弥补主项之不足。全面锻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群体意识、个性特征等心理素质的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