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论述药膳的治疗保健作用

药膳也叫中医食疗。
食物分为阴阳两大类,按治病的要求,选择不同味道的食物。《内经》指出食物也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在五味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把食物做为药物对待,中药的性味理论对于食疗药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食物与药物一样,对人体内脏各有所偏。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内脏疾患时,可以利用不同性味饮食调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这说明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不同内脏的亲和力,在调治内脏疾病应有所区别。
食疗基本上老少皆宜,但严格来讲,根据食物的性味不同也应该因人而异。食物分寒、凉、温、热四性,寒性的食物如苦瓜、萝卜、紫菜、白菜等,可清热泻火、通便、解毒,体质偏寒者不宜多吃;热性的如生姜、葱、韭菜、辣椒、羊肉、狗肉等,可温中散寒、补肾壮阳、补气等,阳虚体质者可食用,不能反之,否则等于“火上浇油”。
另外,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在用药膳必须要区分自己的体质,认识食物的性味,有的放矢。
强调一下,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