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底板病的治疗最有效方案是什么?

甲鱼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甲鱼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 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 病因:该病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5-8月,主要危害3两以上规格的个体。 预防:①选用优质甲鱼苗种,提高甲鱼的生长和抗病能力。②严格进行消毒:放养前半个月,鱼塘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彻底消毒才可使用;在出池、放养以及过塘过程中注意细心操作,以免机械损伤。③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每隔15-20天用30斤/亩·米的生石灰或用0.7斤/亩·米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使用光合细菌1-3ppm加以改善水质,中和池中各种有机酸,改善底质环境,保持水质稳定,防止强烈和频繁的应激引起甲鱼抵抗力下降。④营养保健剂活性氧,其富含特殊杀菌等活性物质能形成活性微生物保护膜,减少肠内腐生菌的污染、维持肠道健康,从而加快对饲料中蛋白氮、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添加量80克/20公斤。⑤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保证甲鱼的正常生长和增强甲鱼的体质;出温室放养前10天应在饲料中加强速饵净、胆利康的添加,以增强甲鱼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⑥均衡投喂,防止爆增投喂。 治疗:①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40斤/亩·米,用后1-2天再调节好水质。②全池泼洒大黄(用量1.5-3斤/亩·米)和硫酸铜(用量1斤/亩·米)。③全池泼洒五倍子(用量0.7-1.5斤/亩·米)。④投喂药饲。 在饲料中加入红霉素、先锋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投喂,投喂方法是:第一天用药1两/100斤料,第2至第7天减半,7天为一个疗程。⑤在饲料中添加VC和速饵净。具体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1两/100斤料的VC(含量90%以上)和1-2两/100斤料的速饵净。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早期症状     白底板病早期基本无症状,水温27~28℃以上就会出现此病,最初发现无症状地死甲鱼,头颈肉被同类吃光,仅剩骨骼;或发现甲鱼还活着,颈部已经被咬烂,有人称此病为“烂头颈”,不久白底板病就爆发起来。无症状地死亡烂头颈即是白底板病的早期症状。     2.发病症状     外观:患病甲鱼外观较厚,腹甲呈纯白色,故名白底板病。甲鱼的其他部位完好无损。有时表现为红底、腐皮、烂鳃、雄性生殖器突出等,但大多数情下表现为白底。     解剖: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青灰色,有时为充血的“花肝”;胆肿大、色淡;肾贫血、变黑;脾脏变黑变小或呈淡红色肿大;心脏发黑、肿大;肺部变黑,有气泡、肿大、或充血发红;口咽腔充血,无血或黄色糜烂;腹腔往往有积水或淡红色血水,整只甲鱼呈严重贫血、缺血状态;肠道内充血糜烂或者失血发白。     3.流行情况     白底板病流行面很大,危害相当严重。该病一般发生在体重在100克以上的甲鱼。患有白底板病的池塘,一般日死亡率在0.1%~0.5%,严重者可达1%。     二、病原与病因     目前,对引起白底板病的病原还不是很清楚。有人从患病的甲鱼体内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得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认为是细菌引起;也有人从病甲鱼体内分离到病毒。笔者认为,病毒引起白底板病的说法比较合理。     三、防治方法     预防:作好水质管理,每一周用40~50ppm的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可以有效地预防白底板病的发生。     治疗:     1.外用:第一天,用50~60ppm的生石灰+10ppm的食盐,全池泼洒;第二天,用2~4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第三天,用白底消1号使用前24小时浸泡成10~15ppm,连渣全池泼洒;第四天,用白底消2号使用前24小时浸泡成10~15ppm,连渣全池泼洒。     2.内服:在饲料中添加白底康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1公斤,连续投喂5~7天。一般经过上述疗程,甲鱼白底板病就可痊愈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