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意义(1) 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其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心舒则体壮,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心”与“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苦。”这说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幼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影响人智力的发展、学习的好坏和将来事业的成败当孩子感到心理压力时,表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心情抑郁、感受力降低、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学习轻松、愉快,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忧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也影响着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有才华而事业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响其才能的发挥,比如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毅力等。(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 不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身体的健康不是完整的健康,但人们往往过多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这些也对教育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如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重动作技能熟练,忽略幼儿个体差异;重体育活动形式,忽视幼儿身心特点;重自体功能,忽视幼儿个性、德育、美育等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仅错过培养幼儿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且还使孩子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2) 师生关系不和谐马斯洛指出“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他们往往仍然保持安全感和坚强的性格。幼儿得不到成人的关爱、呵护,并且遭受威吓、呵斥,将会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的情绪,对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年龄小,渴望有安全感,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什么事只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这给幼儿造成一种“上对下”的心理压力,易使幼儿产生敌对情绪、自卑感,形成压抑和抑郁等不良性格。(3)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由于儿童有依赖他人的特点,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考虑需要考虑到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而不应该把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一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父母、家庭究竟有哪些迫切要求,走访了20 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并非是经济和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穿、用、玩的东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却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类型的家庭就严重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a.关系紧张型;b.放纵型;c.过分保护型;d.过分严厉型。三、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与对策(1) 注重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a.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培养。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其次,应更多地考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整体环境因素,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再次,关注儿童成长的自然因素,注重户外实用性环境的创设,更多从实用实效的角度予以考虑,从场地的面积、场地的硬软、器具的高度和功能考虑。不同年龄的分班户外活动区的创设:考虑绿化的观赏、锻炼的不同作用及养护的便利,使各年龄段孩子在不同季节开展各类有益的户外锻炼活动,得到健康发展。另外,应注重幼儿园人际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教师还应对小部分拘谨、孤僻、智力发展滞后的幼儿充分关注,根据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个体差异,研究适合他们的有效活动形式和方法。b.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形成,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谈谈几种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种,专横或武断。父母教育孩子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针对幼儿心理要求不是耐心进行说教,而是表现急躁情绪或打骂孩子,这就使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性格孤癖、情绪不稳定。第二种,过分迁就或溺爱。此种教养方式大多发生在“四二一”综合症家庭。主要表现在长辈对孩子百般宠爱、过分娇惯,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哭闹不止,以蛮横胡闹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三种,民主或宽容。这种教养方式一般多见于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活动往往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加以引导,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给予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初步训练。父母对孩子不打骂、不娇惯,爱宠有度,教养得法。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并不是一味地满足造就,而是要看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乎情理。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既要在幼儿入园后积极努力地培养幼儿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又要主动地与幼儿家长联系,相互交换幼儿心理发展状况,指导家长科学地教养幼儿,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早期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2)采用表扬奖励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过分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3)教师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早期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是一种具有自发吸收力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断自发地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机制将周围环境的一切信息筛选加工、固结于自己的心理世界。既然幼儿早期的心理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作为幼儿教师就要重视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自觉地维护幼儿的主观自我意识。总之,幼儿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装着幼儿,真切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真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