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你为什么锻炼,因为锻炼不是万能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比如,锻炼肯定能消耗热量,这是没错的。但是,对于一个体重在70公斤左右的人来说,匀速慢跑3公里消耗的热量大概在200大卡左右,只相当于一罐可乐的量。所以说,光靠锻炼还减不了肚腩,必须同时节制饮食才行。
再比如,锻炼增肌也是不一定能成功的。曾经有位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招募了585名志愿者,在专业健身教练的监督下每天进行大运动量负重训练,专门练习左臂(左撇子则练习右臂)的肱二头肌。3个月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志愿者的肌肉力量,并用核磁共振的方法测量了志愿者肱二头肌的横截面面积,结果发现肌肉爆发力的增长幅度在0-250%之间,肌肉横截面面积的增长幅度在-2%到+59%之间,增长幅度的个体差异相当明显,有的人的肱二头肌横截面增长幅度超过10厘米,有的人却出现了负增长。
换句话说,不同的人对于高强度体育锻炼的反应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肌肉体积的增长受激素的影响很大,而激素的分泌则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收到明显成效,有的人却怎么练也练不出“块儿”,注定一辈子当竹竿。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假说的正确性,这位科学家扩大了研究范围,动员家庭成员一起参加实验,结果发现同一家人对于体育锻炼的反应程度往往十分相似,这一点在同卵双胞胎身上尤其明显。
总之,人的身体对于体育锻炼的反应具有遗传性,有的人经过训练后身体素质提高很快,有的人天生就慢很多。有的人一锻炼体重立刻下降,有的人反而会上升。所以,科学的锻炼意味着针对你的基因型制定适合你的锻炼方式,但这可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目前尚无完备的定理或者模式可供参考。你只有一边锻炼一边密切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随时调整锻炼方法,以及自己的期望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