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目标:
(1)、增强队员的体质,全面恢复队员的体能;
(2)、通过训练巩固提高队员参赛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2、训练重点:
重点抓全能、投掷,短跑项目的训练,以争取在区市省中获得好的成绩。
计 划:
一、准备阶段:
,挑好有潜力的苗子,主要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弹跳等素质。
要求:1、运动员出席准时;
2、队员之间能相互帮助,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
养学生为学校荣誉争光的思想。
3、队员与队员之间有竞争意识。
二、过度期:
,根据队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分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素质练习,训练时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这一过程要求队员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不要求过高成绩,先固定技术动作,再提高运动水平。
要求:1、运动员掌握所从事项目的运动技术、技能;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学生会组织部的概况
《田径》本科教学大纲 《田径》本科考试大纲 田径主修教学大纲.
本科主修考试大纲 田径辅选教学考试大纲
『《田径》本科教学大纲 』
第一部分 总则
一、课程性质
《田径》是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主干课程,是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它是学习其它各项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础,在培养现代体育教育人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田径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基本能适应高级中学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并能学会利用田径运动手段来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 系统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 , 具有会讲、会做、会教、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学体育课中田径教材的教学、课外田径锻炼、课余田径训练与竞赛工作 , 能组织、管理、指导社会田径工作。
三、教学对象:体育教育 本科
四、教学时间和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 150 学时,课外实践 30 学时
总学分数: 6 学分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五、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 ( 共 2 学时 )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 共 6 学时 )
第三章: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 ( 共 6 学时 )
第四章:田径运动竞赛 ( 共 12 学时 )
第五章:田径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 ( 共 4 学时 )
第六章:田径运动场地 ( 共 10 学时 )
第七章:短跑 ( 共 10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第八章:跨栏与中学障碍跑 ( 共 14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第九章:跳高 ( 跨越式、背越式 ) ( 共 14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第十章:跳远 ( 共 14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第十一章:铅球 ( 共 14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第十二章:掷垒球和标枪 ( 共 14 学时,含考试 2 学时 )
具体见下表:
课目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备 注
周数
周学时
周数
周学时
15
4
18
4
理论
部分
40
学时
田径运动概述
2
2
1、短跑含接力跑2学时。
2、中长跑含竞走2学时。
3、跨栏跑的栏高为 91.4cm女为76.2cm; 栏间距男为8.7m,女为7.5m 。
4、每学期有15学时,进行田径教学实践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6
6
田径竞赛组织
6
6
田径竞赛裁判法
6
6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
6
6
田径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
4
4
田径运动场地
10
10
技术
部分
80
学时
重 点
项
目
短跑
10
10
跳远
14
14
铅球
14
14
跳高 ( 跨越式、背越式 )
14
14
跨栏与中学障碍跑
14
14
掷垒球和标枪
14
14
课外实践
30
15
15
总 计
150
67
83
第二部分 分则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讲授 2 学时,实践 0 学时
一、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对田径运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明确学习田径课程的目的 , 端正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高教体育专业田径运动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怎样结合田径运动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