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初中同学上个月死了,真的很悲惨,孩子还小,老人还在,家庭责任还没付完,人就走了。他身高1米78,体重却有180多斤,平时吃东西特别贪图油腻,很喜欢吃红烧肉那些。
我们都知道他从来不爱运动。读初中的时候还和我们打篮球,后来出来工作就不动了,就是出门两站路,他都开个车去。
共享单车,他都懒得去注册。他一心挣钱,钱没有挣到多少,身体却搞坏了。
他和我在同一个城市,所以见面多一点。他报了健身班。花了五六千块钱,买了两三年的卡。还花了好几千,请了私人教练。可是一年也就去几次。
其实他很想改变自己的身体,可是,奈何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那种惯性非常大,很难改变,越搞越糟糕。
上个月惊闻他在办公室突然倒地,心梗猝死,享年41.
一个好好的人,就是这么自己作成这样了,我想想就后怕,因为我曾经和他也差不多。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健康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就是一些执着和偏差的意识认知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情愿报健身卡?都不愿意在家里动动。
第一、是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人会看到其他同类型的,同层级的人都在干什么,他就会跟风去干,比如,同等收入的人群都在报健身班健身,他就会觉得这是一种风潮,这是一种共同的选择,于是思考都不思考,就会去办。这个时候不会去研究自己有没有时间去,或者自己适不适合健身。
第二、通常忽略没有仪式感的运动。
很多农村的老人,山区的老人,长寿健康的原因就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很多家务活农活干。
这种农活虽然重度不大,但是细细密密,频率很高,所以人做起来也很健康。但是城市里的所谓高端人群,一般看不上这种农活或者家务活,认为这种没有仪式感的运动,是不能叫做运动的。
在他们眼中只有穿上耀眼的运动服去跑城市马拉松,或者打扮得很专业去健身房撸铁,或者专门骑个车去远足等等,这些他们才叫做运动。正是因为太注重仪式感的运动而忽略一般的日常运动,所以这类人通常坐着上班都不愿意起来伸个懒腰,扭扭腰。
更别提在家做家务或者随便出去走走路了。
第三,什么都求快,什么都求科学效率。
这是现代商业社会给人的一种毛病,什么东西都求快求效率,运动也是,总是相信某种特殊的方法经过强化训练就可以达到效果。绝对不相信自己瞎练,或者是胡乱动动,就可以有益身体健康。
所以很多人去夜跑猝死了,跑马拉松猝死的,打羽毛球猝死的大有人在,都是因为他们只相信这种所谓科学的高效率运动,但其实根本没有去研究自己的身体特质,是不是适合这类强度的运动。其实这都是自以为是的教条主义思想害了自己啊。
也许每天在家里静静地慢慢地做一套八段锦就已经很好了。
在对运动养生健康这一范畴内的认知,我们远远都不够科学。大部分的这种知识,我们都来自于对外国人的健身运动知识体系,糅杂各种网络传播。形成了一些误区,基本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我并非反对健身,健身是非常好的,但是健身是有要求的。首先第1条是持之以恒,你要坚持去,你不能说一个月就去两次,那就算是巨石强森亲自给你做教练,也没用。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所有的那些错误的执着教条。搞清楚自己的现实情况,能动的时候尽量多动动,比如说在办公室,一个小时之后起来走一圈,扭扭脖子晃晃肩,扭扭腰,颠颠脚。
或者来一段8段锦,打个太极拳都行。这种日常的运动习惯养成后,绝对有好处。
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到一个空旷的地方,练一套8段锦,然后小跑10分钟,最后耍一套剑。整个人一天都精神得很。在工作的时候,每隔一小时我就起来走动一下,找点家务事做做。活动活动筋骨,这样疲劳也会缓解。
年纪轻轻大家都要保重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