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一、扁桃体肿大。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咽部集结了丰富的淋巴组织,如果扁桃体或者腺样体出现了炎症,就会出现增生的情况,由于宝宝的呼吸道本身就很狭窄,如果腺样体再出现增生,气道会进一步狭窄导致发出鼾声,严重的可以出现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的现象。
二、发育异常,鼻道狭窄。由于宝宝的咽腔较短,鼻道狭窄的情况下,如果气道分泌物稍多,就容易导致气道的阻塞,在半岁以内的小宝宝常常会有鼻音、鼻塞或者喉咙有痰音,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三、呼吸道炎症。呼吸道发炎、慢性鼻窦炎,这些情况可以使鼻黏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导致扁桃体腺样体异常的肥大,使鼻咽部通气受阻,睡眠时不能够经鼻呼吸,出现随呼吸发出的鼾声。
四、肥胖宝宝。由于宝宝咽部的构造比较肥厚,也会出现呼吸道的狭窄,进而出现鼾声。
五、睡眠姿势不佳。比如有的宝宝舌头比较大,宝宝仰睡,舌头根部因为重力的关系向后倒,导致呼吸道受到阻塞也会出现打鼾。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宝宝在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没有建立良好的昼夜睡眠周期,行为发育上没有在睡眠/觉醒周期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加上不当的育儿行为和宝宝自身的特殊原因,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睡眠问题。这里将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列举一下。不用将所说的各种表现和自己孩子生搬硬套,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如果怀疑出现睡眠问题,还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指导!
1.入睡相关性障碍:是由于在入睡时缺乏某种明确的对象或某些环境因素而发生入睡困难。常见相关因素如入睡时喂奶、吸吮安抚奶嘴、照料者拍背、摇动等。有这些相关因素时,睡眠(包括入睡、持续时间和质量)正常,不存在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不符合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般6个月以后才考虑本病,6个月到3岁儿童中,发生率15%-20%。
从病程和预后看,大多数在3-4岁,因为吸吮奶嘴、摇床或搂抱等明显减少,症状可自行缓解。
案例:如婴儿因肺炎导致夜间不适和痛苦,需要整夜抱着,或进行摇晃、安抚。一旦这些习惯性条件形成后,即使当初引起入睡困难的疾病好了,但是宝宝的睡眠可能仍然依赖于这些相关条件。
治疗:采用心理和行为治疗。
2.限制入睡性睡眠障碍:原发于儿童期的一种睡眠障碍,系由照料者不适当的强迫儿童就寝,结果导致即使到达就寝的时间,儿童也拖延或拒绝上床睡觉。一旦入睡,睡眠质量和时间正常。
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发病,直到青少年,儿童期发病率为5%-10%。
病程不定。
案例:宝宝通常寻找各种借口或提出各种要求,常见的是要求喝水,上卫生间,讲故事等。
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
3.食物过敏性失眠:是指由于机体对某种食物产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临床上常表现起病急,当摄入某种特殊食物后不久即可出现入睡困难、频繁觉醒。去除病因后睡眠质量改善。
从出生或开始牛奶喂养即可发生,通常多见于2岁内。需要鉴别胃食管反流、痉挛性肠绞痛。
案例:如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
治疗:查明成为过敏原的食物,并尽量避免摄入各种曾经导致过敏的食物。必要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4.夜间进餐综合征:是指以夜间入睡后经常觉醒并伴明显饥饿感或进餐欲望,必须进食或饮料后才能重新入睡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能与遗传有关。此外,不当的喂养方式,如儿童每次醒来便予以喂食,增加了发病可能性。
原发于6月龄以上,于正常喂奶伴入睡的不同点,在于本病患儿夜间的觉醒次数明显增多,每夜可达3-8次,其重要的特征是醒来时有明显饥饿感,迫切需要吃奶或果汁。一般认为6个月后婴儿应能整夜入睡而不需要夜间喂食。
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
5.婴幼儿期常见昼夜节律紊乱:包括
1)时差综合征:表现以急性昼夜节律紊乱为特征。
2)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ASPS):主要就是就寝时间比自己所期望的时间提前。傍晚思睡,过早入睡和早上醒来的时间也提前为基本特征。
3)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是指主要的睡眠时间比自己所期望的时间推迟,从而导致每晚的入睡时间延迟,入睡性失眠和在预期时间觉醒困难的症状。
4)睡眠-觉醒形式紊乱:由于白天小睡的安排、排便和进餐安排时间和次数等生活无规律导致睡眠-觉醒不规律和紊乱。
治疗:一般治疗,就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DSPS采用时间疗法。ASPS采用光疗法。
本文作者介绍:刘维民,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主任,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和指导的国内资深专家《获美国新生儿神经行为观察(NBO)认证》,喂养困难评估和指导资深专家《获美国SOS喂养国际认证》,北京宝篮贝贝鲍秀兰教授专家团队核心成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