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蚊子咬后先是出现白色的大包,过一会就变成小红点了?

一、为什么被蚊子咬后先是出现白色的大包,过一会就变成小红点了?

蚊子叮人所引起的反应在医学上属于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特征:1.发生快,消退也快2.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3.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有的人对这个比较敏感,蚊子一叮就起了个大包,甚至有全身痒的症状。你只是对这个不敏感,反应比较轻,我觉得挺好的,不用担心,就像有的人对花粉过敏,而你没感觉一样。

二、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一种普遍的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病症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套生理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系统,即当外来物质(又称抗原)如某些致病菌侵入人体时,人体通过免疫淋巴细胞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将抗原中和或消化掉。通常表现为瘙痒、红斑、风团、水肿等过敏反应,这样就会伤害到机体的一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性的反应。

三、什么是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叫变应原。它可以是完全抗原(异种动物血清、组织细胞、微生物、寄生虫、植物花粉、兽类皮毛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非那西汀等药物,或生漆等低分子物质)。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变应原的性质、进入机体的途径、参与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反应性的差异而不同。

机体因自身稳定作用被破坏而出现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抗体(或细胞)介导免疫称自身免疫。又称自身变态反应。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效应的自然现象。除外界影响(如药物半抗原、微生物感染)外,还与机体自身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可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中的免疫应答基因和免疫抑制基因的异常有关。

超敏反应的分类: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各个类型的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①Ⅰ型超敏反应:反应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的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后者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便与已经结合在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脱颗粒反应,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疾病有:全身性过敏反应、皮肤超敏反应、消化道超敏反应、呼吸道超敏反应。

②Ⅱ型超敏反应: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三条途径杀伤靶细胞:补体的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和ADCC、抗体对靶细胞的刺激或阻断作用。主要引起的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③Ⅲ超敏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不是引起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而是引起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组织损伤机制包括:补体作用、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血小板的作用。引起的疾病有:血清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毛细支气管炎。

④Ⅳ超敏反应:与补体和抗体无关,是一种以单核细胞侵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超敏反应,主要临床疾病有结核菌素反应、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

四、对青霉素和胺磺(磺胺)类药物过敏是什么原因?

首先说明,我是执业医师. 我想我的答案是比较正规的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共有四型,你说的是典型的一型超敏反应. 一型超敏反应的反应原是树粉,花粉,动物的毛屑,羽毛,昆虫,尘螨,牛奶,鸡蛋,贝类,蟹,血清,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等药物. 过敏性反应是最严重的超敏反应,其中以青霉素过敏最常见.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素烯酸与组织蛋白结合后可获得免疫性,刺激机体产生了IgE而使机体致敏,有时从空气中吸入青霉素降解产物或青霉菌孢子也可使人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或青霉素降解产物时即可能发生过敏. 在过敏体质的个体,某些食物,象你所说的也可以引起消化道过敏反应. 一型超敏反应的防治 1:检出过敏原,避免接触.临床上常见的方法是变应原皮肤试验 2:脱敏疗法:对能够检出又难以避免的变应原,采用小量的变应原反复间隔接触,剂量逐渐增大,持续数月或数年. 3:药物治疗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药 如肾上腺素,阿司匹林,氨茶碱等 (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扑尔敏,苯海拉明,乙酰水杨酸等 (3)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 肾上腺素 谢谢,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顺便说一句,我的孩子就是一型超敏反应 过敏原是尘螨和树花粉,症状是呼吸道反应.咳嗽. 最后,祝你健康

五、醋能引起过敏吗?

能引起过敏!!下面是食物过敏的因素!

1、何为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反应又称食物变态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超敏反应。常见的引起过敏的物质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包括牛奶、鸡蛋、花生、虾、螃蟹、豆类、坚果、海产品等。此外,面粉制品、水果蔬菜中的荔枝、芒果、茄子等,也是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据美国《临床免疫和过敏杂志》报道,8例哮喘患者已确诊是对亚硫酸盐过敏,富含亚硫酸盐的食物有莴苣、虾、干杏、白葡萄汁、脱水马铃薯和蘑菇。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并可见呼吸道症状和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食物过敏的诊断

要诊断一个过敏病童是否会对某一种食物产生过敏反应,须由下列四项决定:

(1)详细而完整的过敏病史

(2)食物过敏性皮肤试验

(3)血清中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检查

上述食物过敏性皮肤试验和血清中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两项检查,主要用来找出那些须要进一步以双盲安慰剂控制的食物激发试验来鉴定其真正过敏食物的过敏病儿。

(4)食物的食用激发试验,目前最标准的诊断方式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食物激发试验。此双盲试验除了可确定是否有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外,尚可用来监测追踪已证实的食物过敏病童其现阶段的食物过敏状况。对於异位性皮肤炎而言,其阳性反应为在食物激发后,两小时内出现皮肤痒、红斑、及斑丘疹等反应。有些病人尚可出现胃肠及呼吸道的症状。对於延迟型过敏反应的是否产生,则须於试验后持续观察三天方能确定。

3、食物过敏的治疗原则

(1)以双盲安慰剂控制的食物激发试验找出过敏食物,并避免或取代之 (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病儿以母奶或水解蛋白奶粉喂食),此为目前最重要的处置方法。

(2)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已发生体内过敏性发炎反应效果良好,但须在过敏免疫专科医师的处方下适当使用才不会造成副作用。

(3)抗组织胺在过敏食物进食前给予,可预防或减轻其发作,但若於进食后已出现过敏症状才给与,则效果大多不佳。

(4)免疫减敏治疗并未被证实有效。

(5)於发生食物过敏性休克时须紧急注射肾上腺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