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液仙从小对化学有独特的兴趣,曾拜公共租界工部局化验师、德国人窦伯烈为师,钻研化学。他自己出资,在住所设立了化学实验室,白天听老师教授,夜间闭门潜心试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上海的化工企业全为外国人垄断。为振兴民族工业,方液仙决心自己开办化工厂,先后与亲友合资开办了鼎丰珐琅厂、龙华制革厂、硫酸厂及橡胶厂。这些企业,均属国人首创,只可惜资金薄弱,又因洋货充斥而销路滞塞,先后倒闭。
随后,方液仙将目光盯向了化妆品市场,当时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全是舶来品。方液仙决定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下简称“中化社”),试制化妆用品。其父因他接连办厂败北,不予拨款。方液仙转而向母亲求援,母亲被感动,拿出私蓄1万元给儿子垫本。
1911年,“中化社”在上海圆明园路安仁里挂牌。这年,方液仙才18岁。他与工人、学徒,夜以继日奋战在车间,亲自配料、操作,终于试制成功了牙粉、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等产品,并雇人挑着产品穿街走巷叫卖。由于销路打不开,亏损颇多,仅三四年,1万元本钱又蚀光了。
亲友均劝他停业,他并不灰心,最后以民族大义说动舅父李云书等投资。凑满5万元,他又继续生产化妆品,并附带生产皮鞋油、果子露等。尽管设置了发行所,雇用了推销员,仍年年亏损。1919年初,“中化社”又面临资金困难,方液仙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产品是香的,生意却是臭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同胞均以买国货为荣。各商店、摊贩纷纷向“中化社”订货,“中化社”发行所里,订货批发者纷至沓来,即使加班生产也供不应求。
“中化社”绝处逢生,方液仙深受鼓舞,立即着手研制新产品,并劝说其叔父、上海钱业巨子方季扬投资。方季扬见“中化社”生意兴隆,遂投资1.6万元。方液仙于是将“中化社”改组为合作公司,自任总经理,方季扬出任董事长。生产发展,利润增加后,方液仙审时度势,又建立厂房,雇请技师、工人,专门生产化妆品及牙膏。1923年,续建第二厂,专门制造味精、酱油精,与吴蕴初的天厨味精一起,把日本的“味之素”挤出了中国市场。1928年,方液仙建立第三厂,制造蚊香,附带生产淀粉等。
在中化社早期生产的众多产品中,除化妆品外,以三星蚊香、三星牙膏和调味粉最为突出。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1912年“中化社”生产的“三星牌”牙粉,是中国最早的国产牙粉。1923年,“三星牌”牙膏问世,售价每支2角,而当时美货“丝带牌”牙膏售价为每支7角。“三星牌”牙膏一投入市场,立即畅销国内,之后还远销东南亚,甚至非洲。
借着周璇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三星”之名也深入人心。
而蚊香则下了一番苦功。当时国产蚊香在制造技术上很不成熟,香体松而脆,极易断裂,运输、贮存、使用均不方便,因而日本的野猪牌蚊香独霸中国市场。方液仙决心把日本机制盘型蚊香技术引进国内,便选派得力助手李耀斌东渡日本,入野猪牌蚊香厂充当苦力。最后,李耀斌掌握了全套技术,带着机器图样回国。方液仙拨出专款置办机器,作机制试验,终获成功。随即批量生产,并命名为“福禄寿三星牌蚊香”。
为了力克野猪牌蚊香的倾轧,方液仙放宽账期,实行销售奖励,三星蚊香的商贩觉得有利可图,推销非常卖力,三星牌蚊香销售网点遍及大街小巷,“国货三星牌蚊香”的招贴到处可见,三星蚊香终于站稳了脚跟。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野猪牌蚊香几乎在中国市场上绝迹。
中化社的拳头产品逐步占领市场后,其资本也迅速增值。1935年,资金增加到l00万元,方液仙将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并自任总经理。3年后,资本增长到200万元,遂再建第四厂,制造肥皂、甘油、薄荷油,其设备、规模在当时上海滩均属首屈一指。
为能配套生产,降低成本,形成原料加工、成品包装一条龙,方液仙又兴建了一批直接为“中化社”服务的工厂,如生产玻璃的晶明玻璃厂、生产牙膏软管的中国制管厂,以及碳酸钙厂、盐酸厂等。公司设立总管理处,下设六部三室九科,在天津、南京、汉口、青岛、重庆、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发行所,还向南洋各埠派出专职推销员,产品遂畅销全国及南洋诸国。至此,“中化社”业务蒸蒸日上,成为旧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规模最大的公司。
纵览叶澄衷、方液仙等巨子,他们应时代而生,为民族大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坚持与突破,“敢创业、不守摊”,最终通过不断的开拓,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了辉煌。他们的创新与坚持,即使在今天,对企业家来说,也是难得可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