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病发病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发育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其它
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环方面的症状,例如排汗量异常(通常表现为大大超出正常同龄人的量)
二、心脏病分几种类,分别有什么症状?
何谓心脏病?
心脏是由肌肉和大血管构成的器官,由人体的电生理决定跳动节律。心肌出了问题是心肌病,血管和瓣膜出了问题也要生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瓣膜损害造成,冠心病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堵塞造成心脏缺血,电生理紊乱会造成心律失调,如房颤,心动过速,室颤,心动过缓,血管的结构被破坏会造成大动脉瘤,心包因为结核等会造成心包积液等,先天性的发育不全也会造成心脏疾病,心脏也会得肿瘤,凡是和心脏有关的组织结构出问题都叫做心脏病。
心脏病的种类 心脏病的种类简介:心脏病的种类很多,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其中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为普遍,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种类较多,而且又存在合并畸形的可能,因此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而我们时常听闻因心脏病发而曝毙的,也多属於冠心病者。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主要是两方面:(1)紫绀在患儿鼻尖、口唇、指甲、眼结膜等处见皮肤粘膜青紫色。在紫绀出现的同时,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当吃奶或哭闹后可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神志丧失、抽搐。会走路的孩子,常常因有脑缺氧感觉,而自动向下蹲踞。(2)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短促,患儿不能平卧,咳嗽,心动过速,两肺布满小水泡,肝脏肿大,面色苍白,下肢浮肿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三、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的特征
心脏病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很多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临床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脏瓣膜的缺陷,法洛四联症等等。
后天性心脏病也有很多类型的,比如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这些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问题,比如肺心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失代偿期,使心脏功能受到遏制,高心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出现心脏功能受损等等。至于你说的跳动频率问题,没有什么可比性,这就是一个心率的问题,多半心脏病人的心率是要快于正常人的。这样说你明白否?
四、先天性心脏病有何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比较典型的症状有:
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症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只能做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其他:胸痛、晕厥、猝死。
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在5~12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能在学龄前实施手术,将不会影响患儿上学,并能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如果病情需要,如畸形较重,症状出现较早,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危及到生命,可不受年龄限制,根据情况,尽早手术。目前国内已开展了婴儿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但成功率较低。一般认为多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者4~7岁即可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者,
凡年龄在35岁以下,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考虑手术。当然,最理想的手术时间为3~7岁,因为3岁以前手术不便,且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而成人后,导管的脆性增加,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法乐氏四联症则以5~12岁进行手术治疗最为理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