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征兆?

一、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征兆?

身体抵抗力差 容易感冒 有的人呼吸时候自己能听到心跳声.........还有说不清了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复杂而严重的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简单的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仍然会潜在地发展加重,需要及时诊治,以免失去手术机会。主要症状有:

1.经常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

2.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

3.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平时呼吸急促。

4.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差。

5.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杵状指趾(甲床如锤子一样隆起)。

6.喜欢蹲踞、晕厥、咯血。

7.听诊发现心脏有杂音。

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迸行手术治疗。

〔病因〕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②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或大血管(大动脉与大静脉)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存在,或根据有无青紫表现,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症状①患儿生长发育可能较同龄儿落后,并易患呼吸道感染。

②有无青紫随心脏畸形性质而定,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早期通常无青紫,但剧烈活动或大哭大笑后可能出现青紫,随年龄增长,发展到晚期时可能出现青紫。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严重,如法洛氏四联症小儿在出生后或数周~数月即可出现青紫,且逐渐加重。③心脏听诊,在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室间隔缺损的杂音较房间隔缺损位置低、较响,较粗糙,向四局广泛传导;房间隔缺损的杂音左第2~3肋间,较柔和,较局限;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位置较高,在第2肋间,响亮、粗糙、传导广,呈连续性像机器转动样杂音,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可听到;法洛氏四联症的杂音位置高低至响亮程度根据畸形情况而异,严重者的杂音反而轻。

④法洛氏四联症的小儿在话动时经常蹲下来休息以减轻气促,有时可能发生昏厥(暂时性脑缺氧改变),甚至抽风而危及生命;另外,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手指、脚趾末端膨大如鼓样,称朴状指(趾)。

可作心脏照片,心电图及心脏望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其诊断价值最大,可以显示出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血的分流量,及其它血管畸形;一般在手术前均应作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做好手术前准备。

〔并发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常易患肺炎,易发生心力衰竭,法洛氏四联症常可并发脑血栓、脑脓肿,上述先天性心脏病除房间隔缺损外均易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治疗〕①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根治是手术治疗,一般可在4~5岁作手术,如症状严重或细菌性心内膜炎持久不能控制者应提前手术。

②内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避免剧烈活动,预防或治疗感染,如有心力衰竭应积极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都在3岁前即可确诊。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在胎儿发育的早期,一般是胚胎的前3个月,由于某些原因使胎儿心血管发育停顿或发育异常所致。比较公认的原因为孕妇患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孕妇服用激素或其他损害胎儿的药物;孕妇的腹部或盆腔受到X线、超声波、放射性核素等的照射;或者孕妇严重营养缺乏、缺氧。有些患儿除有先天性心脏病外,还伴有全身多发畸形,这往往提示患儿因生殖细胞遗传缺陷而发生先天性心脏病。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无特殊症状,生长发育正常,仅在体格检查时在左胸部发现粗糙响亮的杂音。重型先天性心脏病儿,早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即出现明显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主要是两方面:(1)紫绀在患儿鼻尖、口唇、指甲、眼结膜等处见皮肤粘膜青紫色。在紫绀出现的同时,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当吃奶或哭闹后可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神志丧失、抽搐。会走路的孩子,常常因有脑缺氧感觉,而自动向下蹲踞。(2)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短促,患儿不能平卧,咳嗽,心动过速,两肺布满小水泡,肝脏肿大,面色苍白,下肢浮肿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新华网无锡频道9月2日消息: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间出现“漏洞”)、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间有“漏洞”)、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是临床最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加上没有经过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2/3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由于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早期发现有时很困难。但像以上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长期得不到纠正会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可导致心脏衰竭。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方法,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但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创伤大,有时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这一直成为困扰医生和家长的难题。目前,治疗儿童先心病主要是两种方法:开胸和介入治疗。开胸是传统的方法,对过于复杂的先心病仍沿用此法,但因手术创伤过大,随着医学的发展,无需开刀的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儿童先心病的治疗。

1967年国外专家Pstman等率先采用介入导管法成功堵闭动脉导管未闭,之后该方法相继应用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的根治性治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也可以通过介入导管法根治。这些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通过一根小小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切开的一个12毫米大小的切口,由右侧腹股沟动或静脉将封堵器准确放到心脏或血管内的缺损或异常通道部位,将其堵塞,手术即告结束。加上消毒、造影等程序,整个手术过程约1个小时左右。手术后第2天病人就可以下地行走,观察1天就能出院了。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具有以下优点,对儿童是十分适合的:一.不需要开胸,创伤小,对儿童来说,使胸部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不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避免了因全麻、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术中失血少,不需要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也无需服用任何药物。三.治疗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心脏后1个月人体自身的内皮细胞就已覆盖在其表面,3个月后内皮细胞就完全将封堵器包埋,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这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不断改进,现在已基本成熟了。经过数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经过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