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式太极拳养生功口令?

九式太极拳养生功口令?

太极拳九式详解

一、狮子摇头滚珠丹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揉。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柔)

二、长蛇串珠扭腰丹 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长蛇串珠扭腰功,屈开伸合身体轻, 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尾能(获头头获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前蹿后跃无歇息,圆机活法是真诠。(前钻后跳)无歇息,圆机(灵活)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 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周身布满英雄气,脱胎换骨力无穷。周身布满英雄气,(换骨脱胎)力无穷 。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 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漫步运蹉磨。鹤舞松荫体(态)和,轻(刷)漫步运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提膝抖(翅)心神静,(胎仙)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漫步聚精丹 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海底炼得精气满,一轮明月照乾坤。海底(聚)得精(神)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炼气丹 金蟾望月爱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金蟾望月爱光明,(气)息相通倍有情。 气候圆时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黄庭。(明月)圆时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60岁左右只学习陈式太极拳养生功行吗?

60岁左右只学习陈式太极拳养生功行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

多样化学习:除了陈式太极拳养生功行,您还可以考虑学习其他太极拳或其他传统功法,如太极剑、太极扇等。多样化学习可以增加您的技能和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您对太极拳养生功行不太了解,建议您寻求专业的太极拳教练或养生专家的指导。他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教学和指导,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太极拳养生功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结合其他运动:除了太极拳养生功行,您还可以结合其他运动方式,如瑜伽、气功、气功等,以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这些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您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注意饮食和作息:太极拳养生功行强调饮食和作息的规律性,建议您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总之,60岁左右只学习陈式太极拳养生功行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两种。顺缠是指以手掌五指的小指领劲为主叫顺缠,逆缠是指以手掌五指的拇指领劲为主。分解动作:以左弓步站立,右手掐腰,左手棚与左侧,此时以小指领劲身体向左转,随之小指领劲向左下,向上画弧,手掌托与右前额上方。逆缠是随之拇指领劲向下向左画弧,手要随腰转,也就是说以腰带手。

陈式太极初学入门基本功?

陈式太极的初学入门基本功包括以下方面:站桩、起势、托球、单鞭、云手、提手、抱球、劈挂、护肘、金鸡独立等动作。

这些动作的练习对于夯实基础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初学者调整身体状态和呼吸方式,加强身体柔韧性和耐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此外,陈式太极也注重内功修炼,如意气、行气、固本、磨练等功法可以积极调养身体内部机能,增强身体自愈能力,是整个太极练习的重要基础。

陈式太极缠丝基本功?

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练习,其目的是锻炼身体柔韧性和沉稳性,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缠丝手练习:练习双手之间的协调性和力量的转移;2.缠丝身练习: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身体的沉稳性;3.缠丝腿练习:以缠丝为基础,练习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4.缠丝步练习:练习身体的协调性和对方力量的转移。 通过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怎么练好陈式太极26式基本功?

首先,学会正确的站姿和呼吸方法,保证身体放松并渐进式地增加体能。

其次,要集中注意力,拍出标准的太极拳,尤其是动作的顺序和连接方式,精益求精,并不断加强练习。

另外,注重体式的均衡性和身心的协调性,应该定期检查和修正。

最后,坚持练习,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持续进步,掌握陈式太极26式的基础功夫。这些都需要耐心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

杨式太极和陈式太极倒卷功有啥区别?

1.发劲上的区别,杨氏太极拳流传于民间,比较常见的套路是很少发力。以柔为主,整个套路演练如行云流水。而陈氏太极不管什么套路都有发力招式,没有发力发劲就不叫陈氏太极,有刚柔相济之说。

2.拳架上的区别,杨氏太极不需发猛劲,在拳架上就不用过低,腿部舒服很多。陈氏太极下盘较低,一个摆脚跌叉,脚都挨地上了。

3.掌形上的区别,杨氏太极拳大多数是荷叶掌,手掌撑开5指。陈氏太极是瓦伦掌,母指与小指相应,食指与无名指相呼应。

4.呼吸上的区别,虽然都要求逆腹式呼吸,杨氏太极要求柔和一点,陈氏太极要发力时要呼吸猛一点,吸到一定程度憋住一个劲呼出,发出的劲才大。

陈式太极缠丝功基本法?

缠丝劲要内外结合。首先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随其旋转运行于肌肤之间,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

缠丝劲的根源在内,是内部的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的有效配合,再与周身八道劲旋转配合,形成了太极拳的内在旋转。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没有很好地领悟缠丝劲法,其他劲法(如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都是枉然。

每一动都暗含有八道劲力的旋转,合八劲为一劲,“合八为一”即八面螺旋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口诀?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两肩松下,两肘沉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迹象,宜轻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

——摘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巻首·太极拳缠丝精论》

陈式太极手部基本功怎样练?

陈式太极手部基本功的练习非常重要。首先,要保持手部放松,避免用力过度。其次,要注重手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揉搓手掌、扭转手腕等动作来锻炼。同时,要注意手指的灵活运动,可以进行指间操、捻指等练习。此外,手部的力量也需要加强,可以通过推手、拍手等练习来提升。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天练习,才能逐渐掌握陈式太极手部基本功的精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