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肠绞痛的症状是什么?
肠绞痛又称肠痉挛、痉挛性肠绞痛。它的主要症状是:健康幼儿突然发作一阵一阵的腹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痛时止,一般反复发作经过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后自愈,个别患儿可延长到数日。腹痛程度轻重不等,严重者表现哭闹不止、翻滚、出汗,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生3个月以下婴儿肠绞痛的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可大声哭叫持续数小时。哭时面部潮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足发凉,双手紧握,直至幼儿力竭、排气或排便而绞痛终止。 发生肠绞痛的原因可能和体质有关。有的对牛奶或某些食物产生过敏。诱发因素也较多,如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喂乳过多或奶中糖量太高等,导致肠内积气、消化不良以及肠寄生虫毒素的刺激等。 一般解决办法,可使幼儿在保暖条件下入睡,常可自愈。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解痉、镇静或抗过敏药物治疗;还可以用暖手按摸腹部、在腹部放置热水袋等缓解痉挛及排出积气。对消化不良幼儿,宜减少奶量或糖量,并在喂奶后拍出胃部空气;对牛奶过敏者,可改用豆浆代乳品。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等诱因,可酌用适当药物。 幼儿腹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对此,家长切不可粗心大意
二、儿童肠痉挛发作时应怎么办?如何才能治得好?注意事项?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婴儿期更为常见。特点是发作突然,发作间歇时缺乏异常体征。原因尚不完全明了,诱因较多,如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受凉、暴食、大量冷食、食物中糖量过多,引致肠内积气、消化不良以及肠寄生虫毒素的刺激等。节假日期间发病较多。
对于医生确诊为肠痉挛的患儿,家长应教育其按时作息,避免较剧烈的体力活动。疼痛发生时,如果症状较轻,可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连环画等形式,设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或让孩子仰卧床上,用手轻按患儿腹部。若症状较重,一时又不能缓解,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止痛药物。平时应注意患儿饮食卫生,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有蛔虫者应适时驱蛔。如此,可有效地减少肠痉挛的发生。
腹部画人字疼痛可缓解
如果孩子患了肠痉挛,杨锡明医生建议家长可自己尝试当一回临时“医生”,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减轻孩子的痛苦。
具体的方法是,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取一支木牙签(不要过于锋利),在孩子腹部的中线(以肚脐为中轴线)两边一撇一捺地画“人”字,画上3~4次后,孩子的腹痛很快就能缓解过来,又能嬉闹如常了。
杨锡明解释说,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是一对“冤家”,它们之间相互抑制,你强我就弱。取牙签在小儿腹部画“人”字的治疗机理,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这时候副交感神经就会受到抑制,小肠平滑肌的活动随之减缓,肠管扩张,痉挛状态解除了,腹痛也就自然消失了。
资料:
三、宝宝两个多月,这两天老闹,医生说肠痉挛,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办?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的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从婴儿至儿童均可出现肠痉挛,但在5-6岁小儿最常见。 肠痉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也就是由于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肠痉挛症状,如肠回转不良、肠重复畸形、肠炎等可引起肠痉挛。约80%的肠痉挛是原发性的,也就是说没有原发病因。其病因不清,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有些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暴饮暴食、婴儿奶中糖分含量高、咽下大量冷空气时,均可诱发肠道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致使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内容物的通过,近端肠蠕动增强而发生腹痛。经过一定时间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消失,以后又可复发。 发生肠痉挛时,小儿可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腹痛时间不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反复发作,多能自行缓解。发作时,腹痛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小儿可忍受,严重时小儿会出现哭闹、翻滚、出冷汗、面色苍白,可伴发呕吐。发作间歇小儿一切正常,不影响食欲。但如果腹痛严重,发作频繁,也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果小儿自生后就经常出现发作性腹痛,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继发性肠痉挛的可能。 如果是原发性肠痉挛,腹腔内没有器质性病变。小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锻炼其过敏体质会逐渐脱敏,症状即可消失。小儿每次发作时可卧床休息,保暖,服用解痉药物如颠茄、阿托品,同时服用脱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等。如果小儿发作4-6小时不缓解,应该去医院检查,以除外急腹症。如为继发性肠痉挛,要针对病因治疗,以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四、儿童肠痉挛
病情分析:儿童出现原因不明的肚脐周围疼痛,应怀疑肠蛔虫症,建议查一下大便蛔虫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