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前,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大脑还无法控制排尿行为,再加上膀胱括约肌没有发育好,排便的良好习惯也没有养成,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尿床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各个器官的发育越来越完善,尿床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不过到底什么时候消失,还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3岁左右就不再尿床了,有的孩子四五岁还偶尔尿床。这是因为孩子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一般从2岁开始,接近5岁才能完善。这个期间,孩子在睡眠中偶尔尿床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孩子5岁以后,晚上还经常尿床,并且尿床次数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话,就称为“夜间遗尿症”,父母必须要引起重视,查找原因对症解决。
什么是“夜间遗尿症”?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定义: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
根据“夜间遗尿症”的表现不同,又分为单症状夜间遗尿症和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
单症状夜间遗尿症:只在夜间遗尿,没有其它下尿路症状。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除夜间遗尿外,还合并了尿路症状或膀胱功能障碍,比如白天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或者下尿路疼痛等等。
不管是单症状夜间遗尿症还是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只要5岁以后经常尿床,都需要引起重视。
但是这不代表孩子一定存在病症,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父母过于焦虑,让孩子非常烦躁、压抑、情绪紧张……所以,面对孩子尿床的行为,父母的应对方式很重要,千万别用过激的方式,加重孩子的尿床。
孩子5岁还尿床,或许是6个“祸根”在作怪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显示,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间遗尿症”;而著名医疗机构梅奥诊所则认为:孩子7周岁之前尿床都属于正常……
至于尿床的原因,很多是因为父母的过度焦虑导致的。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先把65名7-13岁的尿床孩子和40名不尿床的孩子做对比。然后再把尿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尿床后受到惩罚,一组尿床后没有受到惩罚。结果显示: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以后尿床的现象会明显降低,而受到惩罚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况比其他孩子要差很多,尿床现象也更明显。
如果父母过度焦虑,对孩子打骂训斥,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加尿床的发生;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体谅孩子,宽容孩子,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尿床现象也会逐渐缓解的。
孩子尿床,可能是这6个“祸根”在作怪,最后一个要重视!父母千万别忽视!
1.家族遗传:尿床也能遗传,如果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都尿床的话,孩子尿床的几率高达77%。
2.膀胱容量少:正常来说,5岁左右孩子的膀胱基本发育成熟,储尿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孩子膀胱功能障碍,储尿液量减少的话,晚上就很容易尿床。
3.睡眠太沉:有些孩子白天不睡,晚上晚睡,或者玩耍太累,导致睡眠太沉,虽然有了尿意,但是迷迷糊糊的醒不来,一不小心就尿床了。
4.饮食不当:有些孩子饮食不当,喜欢睡前喝水或者吃一些利尿的食物,晚上尿液过多、尿频严重,就容易出现尿床的现象(就拿我家叮咚来说,正常情况下,晚上小便一次即可,但是一旦吃了西瓜,晚上必须起来四五次,稍不留神就会尿床)。
5.精神紧张或者压力太大:有些孩子精神紧张,比如跟父母远离、刚刚分床睡、被父母打骂训斥、睡前看了恐怖片等等,都会增加尿床的发生。还有些孩子刚升小学,学习压力太大了,也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6.疾病因素: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比如尿路感染、尿路先天畸形、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等,都会导致尿床的发生。
孩子的尿床大多在深度睡眠发生的。尿液增多储存不了以后,膀胱就会给出“上厕所”的信号,但是大脑却没有接收信号刺激宝宝醒过来。这种情况,只要不是病理性原因,一般会随着孩子成长慢慢增强,即使是深度睡眠想要上厕所,也会好好控制不再尿床的。
孩子尿床怎么办?如何正确应对?
对此,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
1.理解孩子,包容孩子
尿床以后,孩子比大人更无措,更害羞。如果尿床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孩子还会缺乏自信心,恐惧团体生活,甚至出现偏执、自备的心理障碍。
对此,父母应该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面对尿床,解决尿床的信心。
5岁还尿床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好,神经系统不完善无法控制排尿,也可能是因为心理原因,心理原因也会影响排尿。
如果一孩子5岁了还尿床说明身体还没有发育好,大脑中枢没有控制好排尿行为。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孩子的发育。
小孩尿床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由于膀胱的收缩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好,尿液不能憋在膀胱里,从而导致尿床现象的发生。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要耐心教导,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睡前避免大量饮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