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目前我国各省市均成立了大小不一的救助站,承担着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返家、安置等职责,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救助站的服务项目详细介绍】:
1、生活服务: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并按照受助人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安排分区住宿,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
2、寻亲服务:帮助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记不清家庭住址的流浪乞讨人员联系家人,帮助他们返乡。
3、医疗服务:发现受助人员突发急病、精神异常或有疑似传染病的,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或联系医疗急救机构救治。
4、护送返乡:对由于家庭困难,无力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安排专人护送返乡。
5、未成年人教育服务。
救助站的救助条件
《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中明确救助站救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自身无力解决食宿;
2、无亲友投靠;
3、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4、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同时规定,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不属于救助对象,这就排除了以流浪为生活方式、以乞讨为生财之道、好逸恶劳的人员。
救助站不救助哪些人?
求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理由:
1、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救助条件;
2、拒不提供个人情况;
3、进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传染病、求助人身上有明显损伤,但本人拒绝说明。
救助期限是多少天?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流浪乞讨人员在救助时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1、被救助人应该提供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2、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3、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4、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5、随身物品的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