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膜炎有哪些症状以及怎么确诊?
脑膜炎是脑膜发炎的一种情况,可能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症状轻微,但细菌性脑膜炎可能威胁生命。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病,多以散发病例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在冬季流行,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症状包括嗜睡、发烧、呕吐、拒绝进食、啼哭增多、睡眠不安等。较大儿童可能表现出严重头痛、对强光和声音敏感、肌肉僵硬,尤其是颈部。各年龄段患者通常会在初期出现嗜睡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或抽搐,有时还会出现粉红色或紫色、平坦、按压不褪色的皮疹。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其前往最近的急诊室。可能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确定特定病原体,或抽取血液进行组织培养检查以鉴定病原菌。即便未得到检验结果,也应立即开始大剂量抗生素治疗。若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抗生素可停止使用,仅需使用止痛药,感染症状通常在5至14天内消退,具体时间取决于不同病毒。若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需持续使用抗生素10天。
常规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短期接种疫苗可预防某些类型的球菌性脑膜炎。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服用抗生素也可预防细菌性脑膜炎的传播。经过治疗,脑膜炎通常可以痊愈,但少数患者可能遭受脑部损伤,导致听力损失、癫痫或学习障碍。即使得到及时治疗,少数患者仍可能因脑膜炎死亡,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二、脑膜炎是一种什么病?
脑膜炎(brain fever;meningitis)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快点看呀,这个病是有后遗症的呀!!!!
三、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较缓慢,但也有骤起者。
(一)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剌激期(中期)约1 ~2周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剌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
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
1.较大儿音患结脑时,多因脑实质隐匿病灶突然破溃。大量结核菌侵入脑脊淮引起脑膜的急骤反应。起病急,可突然发热、抽搐,脑膜剌激征明显,肺及其它部位可无明显的结核病灶;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脑脊淮轻度混浊,白细胞数可≥1×109/L(1000/mm3)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2.有时表现为颅内压持续增高征象,低热、进行性头痛、逐渐加剧的喷射呕吐。可见视神经乳突水肿及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加、蛋白增多、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超声波检查提示脑室扩张或有中线位移,脑扫描可见放射性素浓染区,易被误诊为脑脓肿或脑肿瘤。
3.因中耳、乳突结核扩散所致者,往往以发热、耳痛、呕吐起病,易误诊为急性中耳炎,出现脑膜剌激征时易误为中耳炎合并化脑,如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则易误为脑脓肿。
4.六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时,可继发结脑,或同时发生结脑,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见粟型肺结核。
四、请问结核性脑膜炎有什么严重后果
建议:结核性脑膜炎初期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您的症状为感冒后高烧引起的可能性较大,有可能为病毒性脑膜炎.
建议您应进行胸部X线摄片,如能发现肺内结核,尤其是粟粒型肺结核时,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但胸片正常者,不能否定结脑.还要做脑脊液检查,以确定到底是否为结核性脑膜炎.如为结核性,则应长期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由医生进行抗结核治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
五、囊虫病的症状是什么?
根据寄生的部位而异。
1.脑囊虫病。
(1)癫痫型:最常见,反复发作各种类型癫痫。
(2)脑膜炎型:具有急性、亚急性脑膜刺激症,发热等症。
(3)颅内压增高型:具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特征。
(4)痴呆型: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及精神异常。
(5)脊髓型: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2.皮下组织及肌肉囊虫病;可于皮下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囊虫结节。
3.眼囊虫病:可出现视力减退。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病原治疗:吡喹酮,脑囊虫病总剂量180mg/kg,分3~4次口服;皮肤肌肉囊虫病总剂量120mg/kg,分3—4次口服。阿苯达唑,每次10mg/kg,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间隔2周再服第二疗程,一般2~3个疗程。
(2)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
预防常识:
囊虫病绝大多数是猪条虫病的自体感染,或进食猪条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感染的。因此,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米猪肉”,讲究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囊虫病杀虫治疗时易诱发高热、头痛、抽搐、脑水肿与癫痫发作,危险性大,故宜住院治疗。囊虫病眼型和脑室型在比奎酮治疗前应选择性作手术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引起失眠或颅内高压。比奎酮是治疗各型囊虫病的有效药物,服药后虫体多于4周内死亡。但比奎酮通过血脑屏障差,治疗脑囊虫病时,需多个疗程治疗,直至虫体在CT/MR观察下全数死亡,预防病情反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