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临床表现和治疗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0至12天,但有时可延长至3周。在潜伏期结束后,进入前驱期,持续2至4天。此期间,患者会经历高热,眼睛红肿、畏光、流泪、鼻塞、流涕、咳嗽和打喷嚏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在前驱期结束后2至3天,患者颊粘膜上会出现针尖大小的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即Kiplik斑。这些斑点会迅速增多并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嘴唇内侧及牙龈,持续2至3天后逐渐消退。

发疹期通常持续3至5天。疹子最初出现在耳后、发际、颜面,然后迅速蔓延至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至手掌和脚底。皮疹主要为玫瑰色斑丘疹,轻按可褪色,直径通常为2至5毫米。在疹子出现高峰期,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乏力、嗜睡、烦躁甚至惊厥等症状,同时颈部淋巴结、肝脏和脾脏可能会肿大。成人患者在中毒症状上往往比儿童更为严重,但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相对较少。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通常包括口服1至2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脉注射钙剂。对于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进行积极抢救。如果出现喉头水肿,应给予氧气支持,并在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对于伴有腹痛的患者,可以使用阿托品或645-2等解痉药物。若有感染迹象,还需使用抗生素。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则需采用2至3种抗组胺药物交替使用。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氨茶碱或氯喹。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尝试静脉封闭或脱敏治疗。对于特殊类型的荨麻疹,例如日光性荨麻疹,除了抗组胺药物外,还可以添加氯喹;胆碱能性荨麻疹则可考虑使用阿托品或645-2;而寒冷性荨麻疹则应考虑使用6-氨基已酸或进行冷脱敏治疗。

外用药物方面,一般会采用1%樟脑洗剂等止痒剂。对于日光性荨麻疹,可以使用氧化锌糊剂或二氧化钛霜。中药调理通常被认为效果显著,但具体使用方法需根据中医师的指导进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