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师从?

从师伯父

他经常到伯父张伯祖家去看伯父如何给病人看病,仔细揣摩望、闻、问、切的含义。张伯祖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聪颖伶俐忠厚机敏的侄儿,经常逗小仲景说:“快快长大吧!将来跟伯父学医。”

公元166年晚秋的一个上午,河南省南阳郡涅阳镇的名医张伯祖家,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原来这里正举行一次隆重的拜师活动。张伯祖的侄子,那刚过总角之年,聪明颖悟的张仲景,从此正式拜伯祖为师,专心医药。

伯祖深爱小仲景的贤良敦敏,才思敏捷,早有收他学医之意,如今仲景的父亲终于提出此事,张伯祖深感兴奋,坚信仲景若用心医药,将来必成良医,渴望家学有传,张伯祖破例请来亲朋好友,像办喜事一样把仲景接进家门。

小仲景参见伯父后,张伯祖有意询问:“你仲景才华横溢,不求到朝廷做官,因何选择学医之举?”

“做官要为民做主 ,为医亦是救民于水火,今朝中宦官专权,忠良受贬,侄儿做官或为虎作伥,或庸俗一身,哪如操伯父之业救人民于病苦!”小仲景妙语连珠,张伯祖点头微笑。

“你打算怎样学习医药?”伯祖继问。

“侄儿谨记伯父前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只要病者有求 ,纵历千辛万苦亦尽心救治。”仲景答道。

张伯祖再一次颔首微笑。

寒暑易节,春去春又回。不觉之中,仲景已在伯父家学医两个春秋。张伯祖不但教给他《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书上下经》、《五色诊》等医学著作,还教他读了《淮南子》、《吕氏春秋》、《诗经》等书籍,以充分培养仲景的综合能力,开发他的聪明才智。仲景更是在伯父的督促下,潜心攻读,刻苦钻研。他常常手不释卷,如醉如痴,竟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一次,仲景和师弟到附近伏牛山采药,仲景觉得路上的时间可以用来背书,于是边走边背书,没有用心于脚下的路,一下跌入路边的池塘里,被师弟笑作“落汤鸡”。

一个年三十的夜晚,仲景的父亲起夜小解,善良忠厚的张员外见家里的磨房还亮着灯,生怕是长工崔大又瞒着他偷偷加班,于是披衣走来,催促崔大早点休息。

“崔大呀,早跟你说过,不要累坏了身子,赶快休息去吧!都半夜时分了,怎么又偷着干活呢?”张员外边走边说。

“父亲,我是仲景。我怕在厢房读书打扰你们休息,就来磨房了。伯父昨些时候教我的东西我再温习温习,否则不能领悟,多对不起他老人家呀!”

张员外望着自从遁入医门,整天沉默寡言,只知读呀,背呀的儿子,顿时热泪盈眶……

一个春季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倾泻在张伯祖家的庭院,远处传来响亮的蛙声,清爽的微风带着鲜花嫩草的馨香阵阵徐来,使人顿觉心旷神怡。伯祖和仲景师徒沐浴在这温柔的月色花香中。

“仲景呀,伯父果然没有看错你。知道吗?你已读完了伯父所有的收藏医著,以我的观察考问,你对医理的领会程度已在伯父之上了。”伯祖说到这里拿起柜子中粗粗的一捆竹简,“这是伯父行医40多年的经验所得,我的点滴体会都记录在这竹简上,今伯父和盘托出传于你,望你勤于努力,在今后的实践中发扬光大。”

仲景捧着竹简,泪如泉涌,千言万语噎在喉咙,几次张口只吐出了两个字:“伯父……”

“我曾要你‘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你没有大量的医疗实践,古训则难以洞悉,你若仍囿于我的门下则难采众长。我思虑再三决定从明天起让你回家另立门户,你要到洛阳、开封等地另觅高师,继续学习……”伯祖老人声音颤抖起来,他也打心眼里舍不得这个得意门生就此离去,但又希望仲景能真正博采众长,成一方名医。

仲景此时更是心潮起伏,随师学习以来所有的记忆都被打开了,伯父的精湛医术,伯父的严格要求,耳提面命……仲景竟泣不成声,扑在伯父的怀中。

师徒两个就沉浸在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景中,俨然如骨肉父子,养育恩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