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背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五人参会,包括:陆征祥(时任外长)、顾维钧(时任驻美公使)、施肇基(时任驻英公使)、魏辰组(时任驻比公使)和王正廷(代表南方军政府)五人出席会议。

 

同时,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励,徐新六等名流也到达欧洲,开始他们在欧洲的国民外交之旅用来辅助顾维钧等代表民国政府的正式国家代表。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巴黎和会没有接受中国代表提出的全部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1919年4月29日-30日两天,巴黎的凡尔赛会议决定把原德国在山东权益转给日本,当时的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本来准备在条约上签字,因为如果不签字,则对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等有所不利,民国政府也打算批准签字!紧急关头,人在欧洲的梁启超立刻电告总统府外交委员会的汪大燮委员长和林长民事务长,让他们提醒民国政府务必不要为了一些利益问题放弃山东主权,坚决不能签字!

 

林长民收到这份电报之后,5月1日立刻把这份电报写了一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发表到晨报,国民公报等报纸上,其中”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激烈,人心思动。

 

过程: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李大钊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决定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运动结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