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壳和地幔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吗?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二、什么和什么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地球内部运动主要的外在表现是:
地壳运动的遗迹,如断层、褶皱、高山、盆地、火山、岛弧、洋脊、海沟等;同时,地壳还在不断的运动中,如大陆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都是这种运动的反映。
地球内部运动主要就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三、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什么和什么是地球内部运动引?
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由外而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地核)内,而火山活动则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地球内部的结构就像一个煮熟鸡蛋的内部
四、为什么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球外表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其实就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表现为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显著,她形成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结果形成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褶皱山脉.断层的上升侧,形成断块山或者陡崖,下沉侧往往形成低地或者谷地,比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岩浆活动,通过火山喷发后,岩浆凝固,改变地表形态.比如夏威夷群岛,就是岩浆凝固后,露出海面而成的。
五、地球内部各层温度?
世界各处的火山活动、喷涌的温泉、深矿井的增温等现象,表明地球内部有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这些热能的来源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出来的热,此外还有重力分异热、潮汐摩擦热、化学反应热、地球旋转能转换的热等。
地球表面向下,由于地热影响而增温的现象十分普遍。地表以下的温度分布可为三层:
1.变温层
地壳表层受太阳辐射热影响明显,其温度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影响的深度,日变化为1~1.5m,年变化20~30m。
2.恒温层(常温层)
温度常年保持不变,这里太阳影响为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相当。其深度20~40m。一般情况赤道和两极较浅,中纬度及内陆区较深。
3.增温层
恒温层之下,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其单位是℃/100m。地温梯度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例如在我国华北平原为2~3℃/100m,在安徽庐江则为4℃/100m。
这种地温梯度只适用于地下20km深的范围内。再向下由于压力、密度的影响,温度的增加将越来越缓慢。更深处温度是通过间接方法测算获得的。地下100km处的温度约1300℃;1000km处约2000℃;2900km处约2700℃;地心处温度高于3200℃,甚至可能达4000~5000℃。
六、地球内部温度分布?
科学家由此计算出从地球表面到地心,温度从10℃左右一直上升到4500℃。具体来说,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影响,温度会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称为变温层。在其下界面附近,大约是地表往下20~30米的深度带,温度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称为常温层。从常温带往下至岩石圈的下界,基本是深度每增加30米,温度升高1℃,到岩石圈的下界也就是近200千米深处时,温度能上升到1000℃以上,接近岩石的熔点。在地核与地幔边界,温度约为3700℃。在地核的内外核界面上,温度约为4300℃。
七、月球朝地球地球哪里运动?
月球绕地球沿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动,在月球的公转运动与自转运动当中,这两者的运动周期是相同的,由此月球在运动的时候,永远是用着同一面来面对地球,作为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对地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月球,也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在我国古时候,它还有着“太阴”、“玄兔”、“婵娟”等别称。作为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万公厘,它的直径也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在月球的表面到处都是被陨石等天体撞击出来的坑洞。
我们地球上所产生的潮汐现象,就是因为受到月球运动的影响而发生的。在潮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之下,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也正是因为地球的反作用力,使得月球也在逐渐的离地球越来越远,不过这个变化的距离是非常微弱的。
八、地球内部温度有多高?
地球内部温度高 的原因:
1、地球外层的岩石圈主要是固态岩石,其热量以传导为主;而岩石圈以下的地幔等是一种可流动的状态,热量传递以对流为主。地球科学家由此计算出从地球表面到地心,温度从10℃左右一直上升到4500℃。具体来说,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影响,温度会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称为变温层。
2、在其下界面附近,大约是地表往下20~30米的深度带,温度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称为常温层。从常温带往下至岩石圈的下界,基本是深度每增加30米,温度升高1℃,到岩石圈的下界也就是近200千米深处时,温度能上升到1000℃以上,接近岩石的熔点。在地核与地幔边界,温度约为3700℃。在地核的内外核界面上,温度约为4300℃。
3、对地球而言,太阳的辐射也只能造成地球表面“暖洋洋”,无法影响到地球内部。探求地球内部高温的热量来源,需要从地球形成至今的历史长河中来找寻原因。地球科学家发现,地球形成早期,各类小天体相互撞击拼合形成原始地球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早期地球从表面到内部的温度都非常高,整个地球呈现一种熔融的状态。之后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地壳、地幔、地核的分层结构,尽管至今已经冷却了46亿年,但还是有许多的热量储存在地球的内部。除了早期地球热源存留,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持续衰变,也会不断释放热量。
九、地球内部构造立体模型?
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做1层,把黄色的球形包围起来,代表地幔。
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地幔外层包围1层,代表地壳。这样1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十、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关
地球由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化学成分主要是含铁镁的硅酸盐。地幔是驱动地球工作的引擎,也是地震、火山喷发和大陆移动的原因。
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