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症状和护理措施

孤独症的症状和护理措施

孤独症多发生于儿童,属于一种精神系统疾病,当你用食物或玩具逗引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而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你对视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孤独症的先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孤独症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孤独症的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孤独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约有50%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孤独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孤独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孤独症的护理措施

1、在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纠正患者的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改变习惯和常规;增加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对新物件的接触和运用。

2、在沟通方面: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语言沟通,重复说话内容,降低语调,让患者最大可能的明白;鼓励和表扬患者的讲话,促进患者的沟通能力。

3、在深交方面:培养患者对外界事物的兴趣;鼓励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通过各种游戏激发患者的想象力。

4、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注意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活环境和条件,预防并发症,制作和采用简单实用的辅助器具等。不仅使患者学会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学习和注意保持正常运动和姿势模式,抑制异常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残疾儿童,都具有儿童的天性,需要趣味、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需要引导、诱导、反复学习和时间,不断感知、感受、学习和实践,从而建立正常模式,得到身心发育,要符合儿童生长的特点和需求。对孤独症儿童的护理要科学的进行,这样才有助于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

孤独症的饮食禁忌

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指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孤独症的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诸如黑面包、燕麦片、面食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2、酪蛋白食物

由于孤独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孤独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3、含色素的食物

硫酸盐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非常的作用。如果人体的胃肠道内缺乏硫酸盐,那么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会增加,带着鸦片活性的钛就容易进入血液,孤独症患者的症状也将变得恶化。

猜你喜欢:

1. 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方法

2. 孤独症的表现有哪些

3. 孤独症能康复吗

4. 孤独症前兆

5. 增强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自闭的症状:

1、智力障碍

出现自闭症之后,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智力障碍,一般在儿童患病期间智力水平表现不一致,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智力障碍,甚至会出现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

2、兴趣范围狭窄

一般出现自闭症后,患儿会出现兴趣范围狭窄的情况,对正常人热衷的玩具、游戏等都不会感兴趣。平时一些儿童不喜欢的物品则会表现出广泛的兴趣,例如喜欢观察电风扇、瓶盖等异常的物体,而且可能关注时间会持续很长,没有厌倦感,而对正常人喜欢的玩具却没有任何兴趣,这些也和自闭症有一定的关系。

3、刻板行为

自闭症患者通常会有刻板的行为模式,比如每天上床的时间需要固定,而且外出时喜欢走相同的路线。这些行为比较刻板,如果被制止,通常会表现出不愉快,焦虑情绪,甚至会反抗,这些都和自闭症有关。

4、语言障碍

自闭症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语言障碍,这是该疾病比较常见的表现。在语言障碍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语言能力迟缓的情况,可能到了两三岁依然不会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沉默、语言少、表达能力降低的情况。

5、社交障碍

一般出现自闭症之后,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社会交往障碍。患者无法正常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而且无法正常与他人沟通,一般缺乏朋友,而且分不清具体的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

 

(一)两岁前自闭症儿童的判断原则

1、出生:没有特征。

2、3- 10天:没有明显特征。

3、4-6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如:饿了。

4、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笑的反应,不认识父母

5、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6、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不会玩,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像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或莫名其妙的声音,不模仿发音,更没有有意义发声)。

7、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对词语理解迟缓。

(二)两岁后自闭症儿童的判断原则

对于两岁以后的儿童,如果在以下的行为中同时具备7种或7种以上的行为,就可以怀疑他有自闭症倾向。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摆弄物品。

7、莫名其妙的发笑。

8、奇怪的玩耍方式。

9、动作发展不协调。

10、抵抗正常的学习方法。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安。

16、拒绝拥抱和亲吻。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你好,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3大方面: 一、在沟通方面:患儿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二、在深交方面:患儿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三、在行为方面: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