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云纹叶枯病的区别?

炭疽病云纹叶枯病的区别?

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我国茶树上最常见的病害,分布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但这2种病害的病状相似,给田间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提高防治效果,首先需要准确区分这2种病害及其病原菌。

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的病状

陈宗懋(2000)研究结果表明,云纹叶枯病病状表现为:发病时病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呈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褐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炭疽病表现为: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明显。2种病害除发病起始点和病斑上的黑色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分布方式不同外,其它病状基本一致。

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1

茶树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的鉴定

据茶叶大辞典记载,我国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无性态为C.camelliae(陈宗懋,2000)。最早关于茶树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报道可追溯至1899年,Massee从斯里兰卡茶树叶片中分离获得病原菌,鉴定后命名为茶树炭疽菌C.camelliae,不过在1957年,VonArx发现当时分离的病原菌实际上是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Weiretal.,2012;Liuetal.,2015)。之后Dickens&Cook(1989)发现怒江山茶树Camel‐liasaluenensis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G.cingulataf.sp.camelliae。随后Weiretal.(2012)重新鉴定后将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归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但由于缺乏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的正模标本信息,并没有解决该种和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关系(Liuetal.,2015)。

201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课题组收集了我国7省和国外7个产茶国的部分山茶属植物叶片(大部分为茶树炭疽病病叶),对分离获得的菌株利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手段进行鉴定,并结合茶树炭疽菌正模标本信息,确定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是茶树炭疽菌的同种异名,归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从而正式确立了茶树炭疽菌的种级分类关系,并提出茶树炭疽菌是我国茶树炭疽病的优势致病菌(Liuetal.,2015)。

2

茶树座盘孢属Discula真菌的鉴定

对于我国长期报道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长盘孢属G.theae-sinensis,最早分离自日本茶树病叶(陈宗懋,2000)。Yamamoto曾将G.theae-sinensis订正至炭疽菌属(Weiretal.,2012)。但随后Moriwaki&Sato(2009)通过比较G.theae-sinensis和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后,发现该菌孢子大小明显小于已知炭疽菌,并且其孢子在培养基上不产生附着胞,同时结合真菌DNA特异性序列片段(28SrDNAD1-D2)构建系统发育树,将G.theae-sinensis订正至座盘孢属,即种名为茶树座盘孢菌D.theae-sinensis。

3

茶树炭疽病与云纹叶枯病病原菌的区别

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病原菌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澄清:第一,我国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是否是同种病害?第二,我国茶树炭疽病是由炭疽菌还是茶树座盘孢菌引起,亦或者是共同侵染?

笔者于2014—2015年收集了我国15个主要产茶省(市、自治区)多个茶树主栽品种的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106株炭疽菌,通过室内有伤接种试验发现,在同样处理条件下,即使用病原菌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茶树易感品种龙井43离体叶片(Wangetal.,2016b),28℃保湿培养7d,获得的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均可造成龙井43有伤叶片发病,发病症状与田间表型完全一致(Wangetal.,2016a),而茶树座盘孢菌接种后却并未发病。

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鉴定,发现优势致病菌为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Wangetal.,2016a)。在分离过程中,仅小概率能够分离到茶树座盘孢菌(基于ITS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虽然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未彻底解决茶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及其病原菌是否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炭疽菌属真菌是茶树炭疽病病原菌之一。

菜豆的炭疽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菜豆炭疽病的症状:菜豆整个生育期的地上部分各器官都能发病。幼苗发病,子叶呈红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凹陷成溃疡状。幼茎初生许多锈色小点,病斑逐渐扩大成短条锈斑,常使幼苗折倒枯死。叶片受侵染后,先从叶背的叶脉上表现红褐色条斑,逐渐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病斑扩大至全叶后叶片萎蔫。

叶柄和茎发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稍凹陷,未成熟的豆荚染病初呈褐色小点,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中心黑色至黑褐色,边缘稍隆起,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易腐烂,发病严重时病斑凹陷,穿过豆荚,侵染种子,使种子带菌,受害的种子表面有黄褐色、大小不等的凹陷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