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火下行

一、怎样引火下行

引火下行是指下的是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不能守住阳气,阳气上浮而表现为虚热,如阴虚的时候,会觉得手脚心出汗,面潮红等,这时候要用肉桂等引火下行。再比如用牛膝,也可以引火下行。

1.热水泡脚: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皆起于足,热水泡脚可以使足部充血,人体热量随血下行,对于以上症状均有明显作用,可以治疗上热的症状,同时使人的脚部温暖,下肢强健,对于下肢浮肿,足跟疼痛等症状作用明显。

2.蒜贴涌泉:如果鼻衄、齿衄、头痛等症状明显,可以用蒜贴涌泉穴。热水泡脚后使足底的角质层变薄,易于吸收药物,将大蒜两瓣捣为蒜泥,用风湿膏把蒜泥贴在涌泉穴上,大概一小时后,涌泉穴会出现明显的温热感,再贴2小时后除去蒜泥。

全 心肾不交 搓涌泉穴

上热下寒怎么办?

引火归元是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

即是肾中元阳之火外越,泡脚会刺激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涌泉穴降一身之气,气一降火自降。

此火都是邪火,引火归元不会有害,反而会增强体质。

二、怎么知道自己的体质是属于热底还是寒底的?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治则:温中祛寒 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二)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热盛故见脉数。 治则:清热法。 常用方剂:白虎汤等。 (三)实热与虚热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 (四)寒热真假 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的叫“真热假寒”,本质是寒证而表现为热象的叫“真寒假热”。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 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病人却喜热覆被,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又有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细但数而有力。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真热假寒”,治疗上应清泻里热,疏达阳气。 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的本质。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几方面更为重要。即畏寒喜热为寒,发热,怕热喜冷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口渴喜饮为热;面色红为热;手足厥冷多为寒,四肢烦热多为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舌淡苔白为寒,舌红苔黄为热等等。从寒证与热证的比较可以看出:寒证属阴盛,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

三、中医说上热下寒是三焦不通的表现,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

中医说上热下寒是三焦不通的表现如何进行调理呢?

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出现了瘀堵,可以出现很多疾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调理:通过规律的饮食作息来进行调理,比如不要熬夜、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按时吃饭、细嚼慢咽,还有定时休息等;饮食中适当的增加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的分量,而减少对于垃圾食品的饮食程度,特别是减少对于防腐剂还有脂肪的摄入;自身的锻炼,主要是以有氧运动为主,像太极拳、游泳等、好的心情,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包括下棋、听音乐等,使精神舒畅;通过药物,药物多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应用。也可以应用保健方式,比如说刮痧、拔罐,效果也很理想。

很多人都觉得养生调理是一件容易的事:瞎颂身体虚弱就补白,身体火就热,解毒就白。然而,许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单纯的虚弱,或只是体内的热邪,而是虚实的混合体,或称为上热下冷。双腿和双脚无力,四肢发冷,大便看起来不像脾虚、阳虚的问题,但有喉咙痛,总是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和易怒等身体热邪的表现。事实上,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冷,是由水和火引起的。

这种人调理起来比较困难,单纯的脾温阳,会导致更严重的火的问题;单纯的清热解毒会导致腹泻、下肢发冷等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寒邪在体内的力量强大时,就会击退阳,导致阳浮多,主要表现为阳浮多在人的上部,容易出现口腔溃疡、易怒、失眠等看似愤怒的症状。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阴阳不和谐,阴阳之气不能汇聚或融合。清热解毒,会加重体内寒邪;单纯温阳散寒,可导致上火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调节这类问题,关键是让阳隐向下,向内,与阴融合;同时,寒邪过盛,也需要加以疏导,避免阳气排斥的出现。

此配方的特点是清热散寒。它可以清除上部焦炭的热量,同时加热下部焦炭。柴胡、黄芩、天花粉有清热作用。桂枝和干姜温散寒磨族郑,养气;天花粉蛋白解渴;甘草用桂枝和干姜,温阳气,同时调和清热散寒两组药物,使体内阴阳气相交、融合。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不同,每种药物的用量以及是否添加其他药物都是不同的。有必要在与患者面谈后,由专业中医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艾灸除了服用中药外,还可以温补下焦,具有生火归元、引导阳气上下浮动、散寒入内、阴阳合一的功能。主要通过艾灸腿脚穴位,帮助上焦阳气向下隐藏,达到火归元的目的。腿热了,经络穿了,焦火了下来。需要注意穗数的是,脚的涌泉穴应该放在最后一次艾灸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完全完成“点火归元”的过程。此外,艾灸前,建议用艾草叶煮沸脚,双手搓腰背,同时浸泡脚。效果更好。浸泡后,再揉搓脚底涌泉穴,既能补肾补水,又能补阳。

好好调理

好好调理

好好调理

发表评论

  • 引用的事例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http://www.xtgdst.cn/down_34_p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