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复制的特点是什么微生物于人类健康的答案?

病毒(virus):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征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①大小:nm,比细菌小的多,细菌的测量单位是μm。

②形态: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多数呈球形的。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刺突,有的没有。根据包膜有无可分为:裸病毒(naked virus)、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

1、病毒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

2、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具有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比如核酸酶等;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螺旋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

3、病毒包膜:病毒出芽释放时从宿主细胞膜获得,有些包膜表面有刺突。有包膜的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1、核酸: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借此分为DNA和RNA病毒两大类。形状不同(单一线性、双股环状)。完整性不同(完整的、分节段的)。功能:决定病毒的复制、感染及遗传变异。感染性核酸:失去衣壳裸露的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的核酸。

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

非结构蛋白:病毒内—酶,RDRP / 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

功能:结构功能:构成病毒粒子外壳,保护核酸 / 吸附: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 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酶类)/ 破坏宿主细胞膜与细胞壁 / 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3、其他组分:

脂类:0-20%,存在于包膜病毒,来源于寄主细胞,引起机体发热、中毒 ;

碳水化合物:0-3%,多结合形成包膜病毒的糖蛋白

水: ≤50%, 以结合态存在于病毒粒子中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方式: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即以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进行增值,由宿主细胞为其提供酶系统、能量、原料、和生物合成的场所,以病毒的核酸为模板进行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再装配成子代病毒,称病毒的复制。

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

1.吸附(adsorption):病毒的吸附位点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首先是静电结合,是可逆的,然后是真正的结合,变得不可逆。病毒具有组织亲嗜性,也就是说,一种病毒并不能对所有的组织进行感染,是有选择的,比如,HIV只选择性的侵犯人淋巴细胞,这是由受体和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决定的。

2、穿入(penetration):吸附后进入细胞内,有两种方式,①吞饮,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凹入细胞内,无包膜病毒多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内,②融合,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结合,两种膜融合,将病毒的衣壳释放到细胞内。(其实还有③转位作用:病毒衣壳蛋白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病毒直接穿过细胞膜,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④直接注入,噬菌体)

3、脱壳(uncoating):脱去衣壳、核酸裸露。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同:①注射式侵入的噬菌体和某些直接侵入的病毒可以直接在细胞膜或细胞壁表面同步完成侵入和脱壳。②多数病毒在宿主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③少数病毒脱壳过程比较复杂,如痘病毒: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先部分脱壳,暴露部分核酸,转译病毒脱壳酶后,再完全脱壳。

4、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宿主细胞内进行的,在病毒基因控制下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先合成一些复制酶、抑制蛋白,抑制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使细胞代谢向着有利于病毒合成的方向进行(早期)。再依据病毒基因组的指令,进行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晚期)

早期合成非结构蛋白,晚期合成结构蛋白。

区域:DNA病毒 → 核内(除痘病毒)/ RNA病毒 → 胞质(除流感病毒、部分副粘病毒及HIV)

5、装配与成熟(assembly): 组装有的在核内完成,有的在胞质内完成,组装成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游离出来。无包膜病毒组装成核衣壳即为成熟的子代病毒,包膜病毒组装核衣壳后还需要获得包膜才成为成熟的病毒体。

病毒核酸与病毒蛋白→核衣壳

①组装部位不同:

DNA病毒(除痘病毒外):核内组装(如:ADV等) / RNA病毒:多数在胞浆内组装(如:Polio等)

②组装方式不同:

以核酸为支架,壳粒按螺旋对称方式排列 / 先形成20面体衣壳,核酸进入,形成核衣壳

6、释放:

①出芽释放:多见于包膜病毒,细胞膜可被修复,不直接破坏宿主细胞

②溶细胞性释放(细胞崩解):多见于裸病毒,宿主细胞损伤、崩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病毒

③其他方式:如巨细胞病毒 ,通过细胞间桥或细胞融合传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