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期的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新生儿期,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到了婴儿期出现了生长发育第一高峰。幼儿期往往表现在智能发育,但是识别能力较差,学龄前期智能发育更加完善,有较大的可塑性。
学龄期是除了生殖系统外,其他均已接近成人,可以接受文化教育,青春期出现了生殖器发育,出现了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
二、几岁属于儿童期?
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属于儿童。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的分期,如0-1岁为婴儿期,1-3岁为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6-12岁为学龄期,12-18岁为青春期。
在各年龄段要注意不同的保健内容。如一岁前身体免疫力差,要注意一些先天性疾病和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病的发生,1-3岁要特别注意安全,谨防意外发生,3-6岁要注意体五官保健等。
不管哪个年龄段都要定期到儿童保健科进行发育检测,以尽早发现偏离给予及时干预。
三、卢梭儿童期注重什么?
他认为应以体育保健为主。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时的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其关键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
他反对捆绑婴儿的四肢,要求衣服宽松肥大,使婴儿的肢体可以充分自由活动,而且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应该养成他们适应各种天气变化的能力。
卢梭还主张婴儿应该由母亲哺乳,由父母亲自养育。儿童还应该培养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医药的治疗。不能溺爱儿童,不强迫或加速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
2岁至12岁为童年期,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因为外部感觉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
为了发展外部感觉器官,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为了触觉,应该让孩子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由此使儿童了解感觉与引起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为了发展听觉,卢梭主张应使儿童练习唱歌,注意发音纯正、清晰,并习惯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
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应该竭力加强发展,儿童的食物应该是自然的,简单的。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地研究幼儿外部感觉器官的教育问题的人,这对后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少年期(12-15)
12至15岁为少年期,卢梭认为这时是“劳动、教育、学习的时期”。因为儿童到12岁时已经有了强健的身体,有发育良好的感官,有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这时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卢梭认为应该以有益的、必需的、正确的和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知识为主。
他尤其重视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几何以及读、写、算等学科的学习。他完全排斥神学,但也排除人文学科,认为这些学科要到15岁以后才能学习。除智育以外,卢梭对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减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或者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
只有劳动才使人“过着自由、健康、诚实、勤劳和正直的生活。”卢梭要求爱弥尔首先学习农业劳动,因为农业是最诚实、最有益于人类的。但他又让爱弥尔看到农业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是不自由的。所以爱弥尔还要再学习一种劳动技能。
他认为,在人类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而手工劳动中最有益、最适合学生兴趣的是木工。木工可使人灵巧、机敏,能发展人的优美典雅感,他要求爱弥尔每周要有二天的时间到木匠的工场里学习木工技术。这时期的教育使爱弥尔既有工匠的双手,还有哲学家的头脑。
4、青春期(15-青春期)
15岁到成年为青春期。卢梭称这个阶段为“激动和热情”时期,应该进行道德教育。
卢梭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来看待道德和道德教育,他认为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欲,即“自爱”,“扩张自爱而爱他人,这就变成为道德”。基于这一认识,他把道德教育的任务归为: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为了培养青年善良的情感,应当让青年去观察人类的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以培养同情他人的感情。
为了培养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则需要实际的练习,即社会道德的实践。总之,他认为在道德教育方面“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儿童期待远行的句子?
1. 摆手,微笑着挥别送行的亲人。转身,含着泪踏上远行的列车。下次回来,大约在冬季!
2. 如果有谁想我了,就给我打个电话,发条信息,别憋着。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
3. 人的一生如负重远行。也许干脆丢掉行李会比较轻松,但无论怎样也不会那样做,如果没有行李的话,走起路来会多么无趣。
4. 一条条,尽是通向你的远行,一条条,来去不由自己的困境。
5. 在你用远行的方式告诉我你的决定时,我不敢去挽留,只有目送的绝望。
6. 生命就是一场鸿雁的远行,待到春潮消退之时,秋风乍起之日,才懂得归来。
7. 将半世流离盈入历史,谱写一首惊艳时光的梵音,再去远行,经过,或者停留。
五、儿童期的意义和特点?
儿童期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了。
儿童认知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从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儿童知觉的随意性和整合性在不断提高,随意注意和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发展,但对直观材料的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注意带有情绪色彩,儿童的有意识记忆和重现逐步占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和想象的随意性都迅速增长,想象内容也日益丰富。
六、儿童期的心理特点?
这个时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 ㈠、好奇心强,儿童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觉得新鲜感兴趣,就想探求个究竟。因此,好奇心非常的剧烈,什么事都可能打破沙锅问到底,甚至就说,有些儿童会把一些玩具拆开仔细的来看,最好是能够满足他们的一个好奇心,认真对待的询问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㈡、喜欢模仿,模仿是儿童的本性,通过模仿学习一些知识,对他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㈢、情绪不稳,儿童的情绪波动是比较大,远远不及成年人稳定,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受点挫折就灰心放弃,也是非常常见。 ㈣、抑制力差,儿童在两三岁时出现了抑制的最初的表现,能够在某个较远的目的,而有意抑制和延缓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为了吃零食听父母的话,但是总的来说,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还是比较缺乏克服困难的一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㈤、思维发展存在阶段性,每个阶段三岁以前看动作思维为主,三岁以后他可能形象思维得到了加强
七、儿童期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期的特点有以下:
幼儿期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减慢,前囟闭合,乳牙出齐,神经系统发育开始减慢,脑的大小已经达到成人的80%左右。孩子已经可以自由的行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加速发育,能用人称代词。宝宝能够控制大小便。
幼儿期的孩子所患疾病和婴儿期相似,只有消化功能紊乱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增多,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比以前增高,所以要针对这个时期的特点加强护理和保健工作。
八、儿童期刊排名前十名?
1,《中国少年报》,创刊于1951年11月5日,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中国少年先锋队中、高年级少先队队报。
2,《儿童时代》,是一款少儿娱乐教育刊物。
3,《幼儿画报》是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书刊。读者对象为3~7岁幼儿及其家长。
4,《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5,《小读者》,是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主管、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的少年杂志,核心读者群为全国9-14岁少年儿童。
6,《少年文艺》,(月刊)于1976年创刊,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7,《少年科学画报》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刊物,屡获荣誉的少儿科普刊物,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8,《环球少年地理》2013年1月正式发刊
9,《我们爱科学》杂志创刊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少儿科普期刊,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
10,《少儿科学周刊》是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期刊,主办单位是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少儿科学周刊》创刊于2011年。
九、儿童期及青春期的特点?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也是儿童发育过程的特殊时期。
这一时期生理变化的特点是:生长发育突增,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体格发育完全,即性成熟。
青春期前的生长突增,发生在第二性征出现之前,可在青春期的开始,随着体格快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系统逐渐发育,到骨骺完全融合,身高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至此青春期结束。
在此年龄阶段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生理、新化以及心理和行为的改变程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中其他年龄阶段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生理上很快成熟,即将进入成人,但心理行为和社会学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造成青春期发育过程中一些特有的问题。
青春期问题是全球问题,尽管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背景、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共性,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注意。
十、个体心理卫生应从儿童期抓起?
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从婴儿抓起。其实,从生下来起,婴儿就开始主动与人交往了,每一声哭、每一个笑脸、每一个动作,都是主动交往的信号。这种主动性很宝贵,父母不能漠视和冷淡它,这是孩子长大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特别是生下来6——22个月,是婴儿依恋关系敏感期,需要固定的依恋对象。这个角色往往由母亲来充当。这时的母爱自然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现在,社会和家长往往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定对孩子教育成败的标准,而对孩子的品行、生活能力、劳动观念、助人为乐精神等方面的素质考虑得少,特别是缺少公德教育。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生活能力差等弱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顾此失彼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发表评论
文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http://www.ghzszy.com/down_47_wo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