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属于教育与体育门类教育类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根据不同行业、人群与社会实践需求,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预测与控制心理现象。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较?

这套教材在编写上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心理以及目前独生子女的一些特点,既可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又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课外阅读材料。

每一课还分若干个栏目,都以活动和实践为主,通过个案分析、具体活动、实践动手、切身感受和自我调节等,使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为什么将心理健康教育加入课程?

因为近些年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患抑郁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中学校园频发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悲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成为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当然,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不能单靠学校教育,还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合力”。要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全面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心理健康维护机制。而开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五、智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技巧?

心理教育五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认知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比如通过轻松有趣,内涵丰富的讲授和演示和交流来启迪和教育学生,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通过阅读、讲故事、艺术欣赏、参观访问等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开发心理潜能。

二、讨论法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交流思想,促使问题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就是讨论的好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常使用的讨论方法为专题讨论,脑力激荡,自由发言。

三、操作法是通过言语和行为动作等实际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比如有益的游戏,画画、写提纲、出计划、心理测验、讲演、表演等。

四、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剧情或小品表演,双重表演来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 。

五、行为改变法是通过奖惩手法来建立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比如学生在模仿了好的行为之后,要给予奖励和强化。自卑和缺乏勇气的孩子,可以督促和鼓励他们每天举手发言5次,打招呼10次等。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比例?

不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一不一样。

陕西省自2021年起,新聘用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持有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其中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须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021年起全省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到2023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到2025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均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独立校区达到此规模需另外配备。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怎么报名?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流程

  1、登录。考生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ntce.neea.edu.cn),查看所在省报名公告,按照导航页面指引进入所在省报名入口。

  2、注册。考生须认真阅读、充分了解本省报考要求后方可进行。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报名公告规定的证件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登录密码等信息,并在网站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确认承诺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3、填报个人信息。考生本人须如实填写户籍所在地、居住证申领所在地、是否在校生、是否师范专业、毕业学校、在校生学籍学号、最高学历及证书编号等信息,并按照格式要求上传证件照(免冠、正面、彩色、白底,JPG/JPEG格式,不大于200K)。

  4、填报报考信息。考生按照本省公告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考区、科目(所报科目须一次性勾选,一经审核通过,不得增加或更改)。提交信息后,考生报考状态变更为“待审核”。考生报考有关信息在审核前均可以自行修改。

  5、接受审核。各省考务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考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你的心理成长有何帮助?

这门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应该是导员在大一给我们上的课,我们导员给我们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

一个人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大圈子容易陷入迷茫期或者更严重的就是误入歧途,这门课主要是给大家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打开大家的心扉,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都能够远离心理健康问题 越来越好

九、自考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要考哪些课程?

山东心理学科目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本科)专业代码:B040110,主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

本专业共设置11门课程和毕业论文

1、毛泽东思想概论(2学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学分)3、英语(二)(14学分)4、心理学史(6学分)5、社会心理学(二)(6学分)6、心理学研究方法(7学分)7、公关心理学(4学分)8、心理治疗(8学分)9、生理心理学(6学分)10、学校心理学(6学分)11、个性心理学(6学分)

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名词解释?

1.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的思维。

2.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形象性,新颖性。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调节功能。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3.功能固定性: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通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其结果是妨碍了问题的解决。

4.意志:是人自觉的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行动,从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挫折感:是个人动机性的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预订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6.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他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独特性与共同性

@我的美丽日记零

7.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要,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8.气质: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特征:天赋性,稳定性,可塑性

9.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内倾型,外倾型;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理论型,经济型,权利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决定),社会实践,自我教育和修养(内在动力)

10.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叫才能。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也叫智力。特俗能力,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与教育,个人实践活动,人的主观因素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1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13.观察力:即观察的能力,是经过后天的系统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个性

@我的美丽日记零

心理特点的能力。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5.知觉:指人脑对直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具体反映。

16.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1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放映。

18.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应。

19.保持: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20.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现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就是遗忘。

21.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间接性和概括性

2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3常规性思维:在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按县城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4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的找到解决方法,之中现象叫做酝酿效应。

25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或从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诱因,作用,对活动的引发作用,定向作用,强化作用

26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27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8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29群体:是指人们基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并相互制约的共同心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