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哪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5年教育部要求所有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配备心理健康老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什么为主?

应该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主,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点有哪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2、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完善和情感的转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配合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彰显学生多彩的个性特长,从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五、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系统设计,首先要明白目的。然后是开展步骤。再次工作展开流程实施与监控,最后是效果衡量和验证。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什么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七、小学一学期有多少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视地区而定,但一般情况下小学一学期有少于10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小学课程表中,除了必修和选修课程外,大多数学校也会为学生安排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但由于国家目前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区和学校的具体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小学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一般不会太多。如果家长或学生想要更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咨询心理医生、加入心理健康俱乐部等方式来获得帮助。

八、如何上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上好中?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课------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只有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如果教育仍然片面强调培育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偏废其他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整体教育就会失去他的平衡与和谐,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将被削弱。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将关系到当今和将来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保护的大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状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20%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至于日常生活中就可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轻微的心理问题在人群中更是大量的存在。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时期,心身发育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竞争压力的增大,思维方式的变化,心理调节能力差使他们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特别面对升学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盼子成龙成凤的压力,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地排解,消除与矫治,这就便得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或还无全健康的比例更大,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中有的是在经历了“应试的洗礼”,经受人生第一次挫折后站立起来,向职业学校走来的。有的是抱着对职业校园的希望与憧憬,来到我们面前;有的还怀有深深的自卑。不少来自于下岗职工、农民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还在感受着生活艰难、学习上无法自助的困难,肩膀上更承担着摆脱家庭贫困的重任。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成长的烦恼,面临生活的独立,经受学习的再次考验和面对社会、职业的选择与竞争。因此,在成长、生活、学习和职业选择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自然难免,与同年龄段的高中生相比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非常显著,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二、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压力和同学之间学习方面竞争的压力也相对减弱,心理问题应该相应减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春期因素。职校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身、心两方面变化最大,是一生中第一次生理和心理飞跃突变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家称该期是人生的“疾风暴雨式的动荡时期”。虽然学业方面的压力减轻,但有的学生因精神空虚、自卑、失恋和由于敏感、多疑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令这些青春期学生苦不堪言。学生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又恰恰是不愿或不好意思向家长、班主任、同学谈及的问题。经常独自排遣忍受煎熬,出现心理偏差,便是再所难免的了。

  (2)职校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大影响。通过查阅相关学生的档案发现,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较大的家庭因素有:父母间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父母(主要领养人)的教育方式为粗暴式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等。

  (3)职校生的个体因素是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高中生的根本原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调查中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外向型特征明显,性格倔强,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意志力和社交能力普遍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都学习较差,习惯不好,因此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逆反心理严重。升入职校后,一开始同学之间由于习性相同,很容易相处一起,这也是职校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好与高中一年级的原因所在。但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认识得到提高,想学好,底子太差,想做好,又没有毅力克服以往养成的坏习惯,这种心理冲突便引发了抑郁、强迫、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

  (4)就业的巨大压力是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就业率出现了滑坡, 职校生更感就业的艰难,加之多数职校的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没能使学生学到谋生的一技之长,造成职校生对自己的前程感到渺茫,又无可奈何,内心对家长的期望感到愧疚,又难于启齿,往往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学生越临近毕业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并且人数呈递增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于职校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和心理测量数据分析,发现了职校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相应的分析,为我们有的放矢的做好职校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克服个性弱点,预防心理疾病发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了解生理发育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义务感,增强自信心、意志能力和抗挫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 通过人格化教育管理,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促进良好的个人品质的发展,指导学生调整期望,符合实际,减轻心理压力。

  3、通过心理咨询,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通过集体咨询,强化集体心理卫生,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每周每班2学时。

  2、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3、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4、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我校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5、.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以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情感发展需要出发,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构建意识、态度、情感、信念,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追求、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九、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首先,了解授课对象的发展水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

2.针对授课对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到底是活动为主,体验式教学为主,头脑风暴为主,教师讲授为主,还是学生展示为主,这都需要了解授课对象后再做决定。

3.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思考,才能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带动其参与度。

4.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容易出现的冲突是教师给予的,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却未必有意义。作为一个心理教师,首先应做好职业定位,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认可你,而非追逐学生的步伐,讲学生之兴趣,授学生之爱好。

十、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创伤后成长 答案?

疫情期间,学生们不仅被迫离开校园,以及原本规律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于是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节奏和进度,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遭受不适的冲击。疫情期间,大多数学生不受其他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支持,普遍出现自我管理和交流减少,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加忧郁的风险。另外,出现不比较安全感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遭受影响的另一重要原因,疫情期间,受社交网络和媒体影响,学生们往往会遇到脱离现实的情绪或压力,产生恐惧感,加深学生心理危机。事实上,学生群体存在未成熟、缺乏经验等心理特点,通常学生们经历了适应和挫折,会变得更加成功,掌握更多成长的技能,增加社会资源,丰富社舞理解。然而,如果学生磨难受到的冲击过大,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可能导致创伤后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焦虑和反应性失调等症状。因此,要及早关注和识别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更多的支持与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创伤后成长,在接受积极挑战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