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表现】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的表现】什么是自闭症?

孤独症是先天的发育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1)社交障碍:多数孤独症孩子会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技巧,不仅仅表现在与同龄人交往之中,就连患儿和父母之间也会缺乏应有的依恋关系,没有交流的欲望;缺少眼神交流,也很少眼神对视,不愿意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等;

(2)兴趣狭窄和刻板动作: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一件事情,一直做同一个动作,玩同一个玩具,看一件事情看很久,看来来往往的车,看车子转动的轮子等等。

(3)感知觉异常:孤独症儿童一些器官会显得过度敏感,而另外一些器官会显得过度迟钝。部分ASD儿童会有痛觉迟钝;本体感觉方面也显得特别。

孤独症还会有的症状:

1.认知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

2.言语障碍: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3.精细动作差:有一些孩子会出现精细运动发育差导致很多精细动作都做不了或者做不好;

4.自理能力:有的孩子会因为认知问题而产生一些自理方面的问题,不能独立的穿脱衣物、进食、如厕等;

5.情绪问题:一些孤独症儿童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产生情绪问题甚至攻击行为;

6.感统失调:由于现在电子设备的发展,孩子更愿意待在家里玩iPad,玩手机,缺乏出去玩的机会,导致很多孩子都会有感统失调的问题。

这些都是孤独症会有的表现,但要确诊还是要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要早干预早治疗。

自闭症早期的表现,八大行为需警惕

当一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世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尝试用感知来接收外界带来的信号,通过这些信号的传递逐渐一步步成长。

然而像星星一样独自在黑暗中闪烁的星孩,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异常。某些感觉统合功能过度地强烈或迟钝导致功能的异常。要光看外表,与普通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某些行为表现上却有着与众不同。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患儿而言,一切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其生活状态遭受着很大的影响,自闭症的征兆通常在孩子早期就有所表现。那么,宝宝早期如何识别有没有自闭症呢?

当宝宝出现以下特征时,家长们需警惕:

1、不对视

一般宝宝在被投食时都会跟爸爸妈妈目光对视进行眼神交流。

而自闭症宝宝就很难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

2、不认人

6个月左右的宝宝一般就开始认生,能分辨爸爸妈妈与陌生人。

自闭症宝宝则分不清。

3、不爱抱

很多宝宝喜欢被人抱起来,常常会伸手要爸爸妈妈抱。

可是自闭症宝宝对拥抱的反应很淡漠,不期待也不主动要抱抱。

4、不爱说话

12个月左右的宝宝基本会说爸爸、妈妈、抱抱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词。

可自闭症宝宝这时候一般不说话,也不与别人互动。

5、不爱玩具

很多宝宝在小时候都是喜欢缺灶玩玩具的,比如:玩偶、积木、赛车等玩具。

自闭症宝宝却对玩具都不感兴趣,反而对瓶盖、塑料瓶等产生依恋行为。

6、不合群

大多数宝宝都喜欢跟同龄宝宝一起玩耍,并且会一起分享开心的事物。

然而自闭症宝宝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经常一个人独处。

7、不回应

10个月左右的宝宝听到大人们叫自己的名字,都会看过去,朝宝宝微笑,宝宝也会笑着回应。

但是自闭症宝宝却充耳不闻,对他人的呼唤并不做出反应。

8、不爱动

一般宝宝会用小手指着喜欢的东西,对不喜欢的事物也会摇头抗拒。

自闭症宝宝则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周围的动静漠不关心。

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援引美国最新统计,自闭症儿童发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现在的1/45。报告称,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目前已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自闭症对很多患儿及家庭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活泼可爱伏纳扮,然而自己的孩子沉默不语,不愿与他人交流,这让很多自闭症家长感到很束手无策。 那么,当家长发现宝宝出现自闭症时,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呢?

1 、调整心态,及时就医

家长发现宝宝有出现自闭症症状时,应该调整好心态,带宝宝去专业医院做评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抓住黄金干预期,进行干预训练

自闭症治疗的年龄越早,孩茄巧子改善程度就越明显。家长需要积极寻找专业帮助,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障碍情况和专业人员建议制定孩子的干预训练计划。

3、 选择合适的康复机构,积极配合

选择一家适合孩子的康复机构,家长应亲自学习自闭症知识及家庭教育技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治疗,共同参与干预过程。家庭与机构相结合,这样孩子的康复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改善。

4、 重视家庭干预,康复训练不可松懈

家长要树立孩子康复的信心,对孩子的康复要有耐心。孩子康复的希望不能只寄托于机构训练,家长始终是孩子康复路上最得力的帮手,所以家庭干预至关重要。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孩子一起进行干预训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