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
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为2%左右。
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比如德国普及率为80%;美国受过现场救护培训的人口比例在33%以上,而且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在日本,超过90%的中学生接受过急救知识普及。
造成国内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的原因是:
第一,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急救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
第二,国内急救科普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建立专业、持续的急救培训体系,且宣传推广力度也远远不够,主要是依靠医院、红十字会来进行培训,基本上没有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而且经过短暂培训后,没有对应的衔接二次培训以及认证考试制度。
第三,缺乏定制化的急救课程,关于急救领域知识点不仅复杂而且很多,也就意味着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拥有全面的急救知识体系。
急救知识普及最好的国家?
应该说国外不少发达国家都做得不错,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等等。这些国家在这方面有不少投入,也有些有着相关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定,如瑞士的公民必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而对于警察消防员等特勤人员,这些国家则有着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在很多方面尚在起步阶段,公民中已经掌握急救技术的寥寥无几,而对于自己有意愿学习的也并没有便利的途径可以学习。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应用前景?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现在对一般紧急场合出现的紧急状况的一种急救知识,它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能运用得到,所以前景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被需求。
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有何意义?
公共急救内容包括心搏骤停、骨折、出血等。民众能够普及公共急救知识对于有效抢救生命,降低意外伤害意义重大。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PR)必须第一时间在现场立即进行。也即人们所说的黄金四分钟。 也可以说,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机会,就取决于第一目击人。
公共伤害事件中,骨折及骨折等伤害导致出血的发生几率很高,目前我国公共急救知识普及率偏低,大多出现这种情况时都需要等待120到来。如果民众能够掌握常规包扎处理方法,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基本救助。同时,也能确保救助方法正确,避免二次伤害。
所以,民众掌握公共急救知识与技能意义重大,相关单位与部门应当加大培训力度,从企事业单位到学校、社区、商场……,力争做到全民都能掌握。
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于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的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所有的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的知识。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学生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同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通过的同学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
再来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的现象,日本政府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政府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孔雀知识普及?
蓝孔雀的繁殖期3-6月,绿孔雀的繁殖期为6-12月。雄鸟的羽毛特别绮丽。常见数只雄鸟追随于雌鸟周围,并把艳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展开如扇状,不断抖动,并相互摩擦而发生“沙—沙” 的音响。
雄鸟为争雌还发生格斗。
巢营于郁密的灌木丛、竹薮等的高草丛间。
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衬以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
雌鸟每隔一日产一卵,多在黎明产下。卵每产4-8枚,一般为5-6枚。
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
金融知识普及?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同教育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委保持沟通协作,联合研制了金融知识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框架要点,使金融基本知识系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中小学金融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支持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发展,致力于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缓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宣传内容、方式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着力,开展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教育,让老年人“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一听就懂”。
2010年全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是多少?
1、2010年全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是1%。
2、依据来源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应急安全教育的普及率还不高,2010年全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只有1%。自2008年,全国红十字系统每年培训救护员超过300万名,每年救护普及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家庭急救知识?
眼睛有异物
用力且频繁眨眼,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若不行,将眼皮捏起,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
流鼻血
身体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子下发的软骨部位,保持5-15分钟,如果有冰袋的话,放鼻梁上起到迅速止血的作用。
烫伤
发生烫伤时,立即放置流动的水下冲洗或用凉毛巾冷敷,若严重,立即就医。
木刺
手指被扎进木刺后,将木刺完整拔出,轻轻挤压伤口,将伤口内的淤血挤出来,用碘酒消毒,若木刺刺得深,以防万一,应该到医院处理。
低血糖昏倒
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延误治疗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
6
头部起包
用冰袋敷起包的地方可减轻水肿,若流血,用干净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去医院处理。
7
酒精中毒
若出现呕吐,立刻将其置于稳定性侧卧位,让呕吐物流出,保持人体温暖,每十分钟检查呼吸、脉搏和反应程度都记录。
急救知识文案?
1、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平安财税。
2、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急救为特色,以改进促发展。
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4、建设“快捷有效安全”的120急救网络。
5、应急管理,利国安民。
6、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7、厚德,精医,博时,竟进。
8、对生命的承诺,对爱的奉献。
9、应急管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凝聚人道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11、抢救生命,快速反应。
12、严禁圈占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13、人人关心消防事,家家户户保平安。
14、我们的岗位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
15、救死扶伤,争分夺秒。
16、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17、人道,博爱,奉献。
18、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19、用专业的心,做急救的事。
20、人人参与消防,家家幸福安康。
21、急救工作全天候,优质服务全过程,抢救治疗全方位。
22、火不留情要人命,预防在先最要紧。
23、和天使比爱心,与死神拼速度。
24、冒险是火灾之源,谨慎为安全之本。
25、加强应急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26、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
27、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您的每一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