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多大出牙?

婴儿多大出牙?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首先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大约六个月左右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两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一年内所有乳牙釉质钙化完成,出生两年内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婴儿出生后一年内,如果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会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萌出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另外,婴儿时期萌出的牙齿因为邻接关系有的较大,就是牙齿有缝,这都是正常现象。

宝宝长牙的时间

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第一颗牙齿。

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宝宝体质不一样,牙齿萌出时间的早晚也有很大的差异。另外,牙齿萌出时间有遗传性,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长牙比较晚,那宝宝可能长得也比较晚。

其实,只要是一周岁以前开始出牙都是正常的。如果,宝宝已经超过了1周岁,还未长出第一颗乳牙,称乳牙晚萌,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宝宝长牙的表现

当宝宝开始出牙时,经常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但当宝宝烦躁时,爸妈能否意识到要长牙了呢?

如果怀疑宝宝可能要出牙了,就需要留意了。长牙期的宝宝,还会有这些症状:开始频繁流口水、经常啃咬东西、睡觉不安稳、体温升高、脾气暴躁和爱哭闹、牙龈肿胀,这时候妈妈们可以仔细检查一下宝宝的牙龈,有无出牙的迹象。

宝宝长牙的顺序

宝宝长牙齿,一般是先长下颌,再长上颌,经常是两颗对称地往外冒。具体的顺序是:

中切牙:下颌 6个月,上颌 7个半月;

侧切牙:下颌 7个月,上颌 9个月;

第一乳磨牙:下颌 12个月,上颌 14个月;

尖牙:下颌 16个月,上颌 18个月;

第二乳磨牙:下颌 20个月,上颌 2岁。

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月冒出一颗新牙,最迟两岁半时,全套20颗乳牙都长出来。

“马牙”是怎么回事

有爸妈可能会发现,宝宝在出生后4~6周这段时间,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

其实,这是“马牙”,也叫做上皮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同时也不会影响婴儿吃奶或者乳牙的发育。如果强行擦抹的话,还会提高宝宝感染的风险。因此,宝爸妈们可不能这样做。马牙一般在出生后几个月内,经过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会自然脱落,可不必过分担心。

婴儿一般八个月的时候就会长出乳牙,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长牙的速度也会不断的增加。

在新生儿出生以后成长到了一定的自然阶段就会长一些牙齿,但是每个宝宝体质上存在有差异,所以长牙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别,一般在宝宝在一岁内长牙都是正常的,所以不必担心。

婴儿一般会在4个月左右就会出现第1颗牙,不过每一个宝宝的体质不一样,所以他出牙的早晚,出牙的顺序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宝宝按自己的成长曲线来生长就好了。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出牙?

宝宝的出牙期是什么时候?这个过程在父母期望孩子的牙齿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牙齿在怀孕的第五周或第六周形成,为宝宝的牙齿奠定基础,而门牙要到宝宝四到八个月才会出现。宝宝正常出牙时间最早2个月,最晚14个月。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出牙是正常的。有些宝宝出牙反应强烈,如哭闹、咬人、牙龈肿胀、流口水过多、流鼻涕,甚至低烧腹泻。这些都是正常反应。

只要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宝宝精神状态好,饭量大,不需要特殊治疗。让宝宝多喝温水。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发烧不是因为出牙。如果宝宝发热高于38.5摄氏度,并伴有烦躁不安、哭闹、排奶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养成给宝宝清洁牙齿的习惯。一旦宝宝的第一颗牙拔完,就该给宝宝洗牙了。不要用棉纱布或婴儿软毛牙刷蘸水给宝宝擦牙齿,每天两次(早餐后和睡前)。每次喂奶后让宝宝喝一口温水,也可以清洁口腔。

早期牙齿因为在早期发育阶段,大部分牙齿没有牙根或者牙根发育很少,所以通常是松动的。婴儿吃奶时容易脱落,被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所以如果发现早期发芽松散,就要考虑拔牙。如果早期萌出的牙齿是尖的,孩子在吮吸或正在吮吸时,会摩擦舌下的舌系带,造成舌系带溃疡。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带宝宝去医院调整齿尖的打磨,减少对舌带的摩擦。

马牙,医学上也叫“上皮珠”,是新生牙槽黏膜上的角质珠。它们类似于牙齿,但不是真正的牙齿。它们只有米粒大小,可以出现一个、几个到几十个宝宝。一般可以无不适脱落,不需要特殊处理。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拿针挑或者用布擦,这样容易导致感染,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受遗传、营养和咀嚼习惯因素等影响,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的时间具有个体差异性,多在4-10个月之间。在乳牙萌出期间,宝宝会有牙龈不适感,流口水或厌食现象发生。这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抚奶嘴或者磨牙棒帮助缓解宝宝牙龈不适感,但需注意使用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口腔发育。同时,尽量安抚宝宝,引导宝宝认识并逐渐接受长牙过程。在饮食上也尽量选择宝宝易于接受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进行加工,帮助缓解厌食症状。这个时期也要注意为宝宝提供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果孩子日常饮食营养均衡也没有挑食厌食,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但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因为往往饮食中摄取不足,而对钙质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副是乳牙,另一副是恒牙。在出生时,下颌骨上已经有乳牙的牙苞,其萌出早晚不一样,多数在4-6个月时乳牙萌出,2岁以内的乳牙个数一般是用月龄减去4-6。比如1岁的小孩儿是12个月减去4-6,其出牙一般是6-8颗牙,到2岁时乳牙基本上是20颗牙,到6岁时乳牙可以逐渐脱落,一般脱落次序是先长出来的先脱落。

有些孩子如果到1岁乳牙还没长出,可能是出牙延迟,要去医院检查。常见的营养不良等疾病会导致出牙延迟,佝偻病也会导致出牙延迟,佝偻病的孩子不但出牙延迟,还会有出牙次序颠倒、出牙次序错落。正常的是先出下切牙,再出上切牙、上侧切牙,再出下侧切牙。佝偻病的孩子不是下切牙先出来,而是上切牙出来,所以出现出牙延迟,要寻找原因

有些父母认为牙是钙组成的,一见宝宝该出牙时没长牙就以为是“缺钙”,就给宝宝吃钙粉和钙片、液体钙,这是不可取的。

宝宝出牙时间的早晚,与牙质的好坏、骨骼发育、遗传有关,与地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部分孩子 4~6 个月开始长牙,12 个月后不出牙才称之为延迟乳牙萌出,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的生长发育快慢有关,寒冷地区的宝宝出牙也晚一些。

超过 1 周岁没有萌牙,可以考虑就医检查。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患儿有可能出现出牙较迟,牙釉质差等症状。

孙教授的门诊案例:

在门诊中,有一个 10 个月的婴儿不出牙,睡时出汗多,枕头湿掉。通过骨密度测试,腕部摄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钙、血磷偏低,确诊为早期的佝偻病而导致出牙晚。

还有一个 1 周岁的男孩也是不出牙。他的长相和父母都不同,头很大,颈部短小,皮肤粗糙,头发稀疏,还不会扶走。骨龄检查后结果是“0” ,低于正常月龄. ,检查后确诊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服药,并搭配合理营养。

在门诊中还遇到过一个 15 个月大的女孩,出牙 4 颗(平均应萌出 10 颗左右),可以自己摸着墙边站立横移,能站,也会开口叫爸爸妈妈,吃睡都还好,检查微量元素也没有问题;问及父母及祖辈的出牙史,妈妈早出牙,早走路,爸爸小时候 18 个月才会走路,出牙也晚。

医生判断为遗传可能性大。只要孩子身体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可以继续观察。

至于给宝宝补钙与否,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出牙晚。

如果出牙迟同时伴有出汗多、头发稀少、睡眠不宁、爱哭闹以及囟门闭合迟缓等,可能是维生素D 缺乏引起的。

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钙和鱼肝油,并注意辅食添加合理,对促进婴儿萌牙有一定效果。

大概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