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伤的概念?
烧伤(burns)泛指由热力(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造成的伤害;化学物质(如酸、碱、磷等);以及电流、放射线、激光等所造成的组织损害和烧伤有类似表现,有皮肤损害时归入烧伤治疗范畴。
烧伤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因国家、地区、经济水平等的差异而有不同 。有报道在非战争年代,烧伤发生率在5‰~10‰左右。
二、烧烫伤症状有哪些?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常久不愈。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烧伤病史及皮损即可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皆因火毒之邪,外伤皮肉;甚者热邪入里,火毒攻心,耗气伤阴,阻滞脉络,而致气阴两脱之象。
中医辨证分型:轻者一般不需内服汤剂。只局部治疗即可。重症可按以下分型施治:
1.毒热炽盛型(早期)
主证:皮肤水肿、红斑、水疱、糜烂,高烧,懒言,食欲不振。舌质红,脉数。
辨证:毒热炽盛,火毒内攻。
2.热盛伤阴型(中期)
主证:局部创面潮红、水肿、水疱及大量渗出,自觉灼痛,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尿少。舌质绛红,脉数或细数。
辨证:热盛伤阴,湿毒未尽。
3.气血两虚型(后期)
主证:疮面肉芽组织不鲜,皮肉生长缓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伴低热。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久病耗损,气血双亏。
三、深一度烫伤症状
一般是没到出血的程度
一度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
朋友,我是2005年春节前被开水烫到右手背的,当时没起泡,而且我立即用冰水敷了很久,还涂了京万红软膏,最后红的部分都起了一层很难看的干皮,都脱落以后留下颜色挺深的痕迹,现在基本不很容易看出来了,但是还是比左手更容易皴。
记住别吃酱油,我怀疑就是过年吃了红烧肉造成的有色素沉着T.T
四、热烧伤都有什么症状
热烧伤的病理改变,取决于热源温度和受热时间。此外,烧伤的发生和发展还与病人机体条件相关。例如:某些衰弱的病人用40~50℃的热水袋时,不慎即可造成Ⅱ度烧伤,与组织对热力的传导良不有关。又如:小儿烧伤的全身反应,常比成人受相同面积(占体表%)和浓度的烧伤后严重。, 病理改变,除了高温直接造成的局部组织细胞损害,为机体的各种反应所致。烧伤后机体反应可能释出:①应激性激素,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降低等,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等释出增加;②炎症介质,由于伤处组织细胞受损或加以沾染细菌,缓激肽、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③花生四烯酸由於磷脂酶等作用,变为前列腺素(PG)、血栓质(TX)和白三烯(LT);④各种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如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药物,可减轻机体反应,但只可适当使用,否则反可增加并发症。, 为了正确处理热烧伤,首先要判断烧伤的面积和深度,还要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和全身状态,应警觉并发症的发生。, 一.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如上所述,这两个条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1.面积的估计 以烧伤区占体表面积%表示。研究者曾提出几种估计方法。国内现有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后者用小面积烧伤。, 新九分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别定为右干个9%,主要适用于成人;对儿童因头部较大而下肢较少,应稍加修改。具体方法见表一;并可绘制成图(图1)附于病历以标明。, 图1 成人体表各部所占%示意图, 手掌法是以伤者本人的一个手掌(指并拢)占体表面积1%估计。, 2.浓度的识别 按热力损伤组织的层次,烧伤分为1°、浅Ⅱ°、深Ⅱ°和Ⅲ°(图2)。,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痛,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故又称水泡性烧伤。①精选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存。因渗出较多,水泡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②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南的表层组织稍厚,水泡较小或较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因修复过程中间有部分肉芽组织,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图2 热烧伤浓度分度示意图, 表一 中国新九分法, , , 部位, 占成人体表%, 占儿童体表%, , , 头颈, 发部, 3, 9, 9+(12-年龄), , , 面部, 3, , , 颈部, 3, , , 双上肢, 双上臂, 7, 9×2, 9×2, , , 双前臂, 6, , , 双手, 5, , , 躯干, 躯干前, 13, 9×3, 9×3, , , 躯干后, 13, , , 会阴, 1, , , 双下肢, 双臀, 5*, 9×5+1, 9×5+1-(12-年龄), , , 双大腿, 21, , , 双小腿, 13, , , 双足, 7*,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