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急救方法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增加,交通事故明显增多。那么,你知道交通事故急救方法吗?下面就是我为你整理的交通事故急救方法,欢迎阅读。
现场伤情判断
交通事故中致伤过程复杂,伤员的损伤型别不同,伤情各异。在现场紧急救助中,应尽早发现威胁生命的体征,其中最重要的九个体征包括脉搏、呼吸、血压、温度、面板颜色、瞳孔、意识状态、运动能力及对疼痛的反应。

1.脉搏 脉搏能直接而且最快地反映心率和回圈血量的变化,是危重伤员生命衰竭的最早体征,故应立即触控脉搏,并连续追踪观察和记录。测定脉搏时最常用的部位是腕部桡动脉。

2.呼吸 正常人呼吸频率差异很大,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因此,检查时应充分 *** 胸廓,结合呼吸深浅及困难程度来判断有无呼吸道梗阻。拨出气体的味道可以反映伤员有无酸中毒和酒精中毒等。

3.血压 血压的变化是有效回圈血量和心泵血功能共同变化的结果,低血压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脑损伤时脉压差增大,心包压塞时脉压减小。

4.温度 体温主要靠面板调节,面板血管收缩,表现为面板凉而溼,常为休克的最早期体征。

5.面板颜色 一氧化碳中毒、休克、缺氧可使面板表现出樱桃红、苍白、发绀等不同颜色,面板颜色有助于判断病人状况,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6.瞳孔 瞳孔变化是反映中枢系统损伤和病人状态的重要体征,急救时应观察双侧瞳孔的变化。

7.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判断神经系统渗歼损伤最可靠的体征之一,昏迷进行性加重或清醒后再度昏迷,表示有颅内持续性出血,须立即手术治疗。

8.运动能力 瘫痪是颅内和脊髓损伤的重要体征,进行性瘫痪多提示颅内有进行性出血,应早期手术。

9.疼痛反应 对疼痛无反应腔喊山表示感觉功能丧失,肢体运动功能丧失常常伴有感觉功能丧失。如果伤后运动功能存在,而伤员感觉肢体麻木或刺痛,表明可能有脊髓部分损伤,应小心搬运,以防加重损伤。
公路交通事故损伤急救措施
一现场救护和意义

现场救护主要是检查了解伤情,并采用正确的现场救护方法和技术,作必要的处理,然后及时将伤员运往医院抢救,以求降低伤情,减少死亡。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工作还比较落后,发生在公路上的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人体损伤得不到及时救护,许多伤员不能乘救护车送至医院。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场救护水平低。

二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人体损伤程度,避免—些致命伤的伤员,因抢救迟缓而丧失生命。现场救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判明伤情前提下,先抢救重伤员,后护理一般伤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后处理一般损伤;在不加重可能是隐蔽性创伤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伤员的翻动和搬运。

三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的工作内容和基本步骤如下:

1.迅速将伤员从危险环境中解救出来,尽快脱离险境,避免继续加重、加大人体损伤。如伤者压于车轮下或物体下,在抢救时绝对不能拉拽伤者的肢体,以防损害伤者的神经或血管。需移动车、物时可用人推,避免驱车不慎造成伤者二次受伤。

2.判明伤情和真死假死。按照急救要求,采取正确的止血、固定、包扎、心肺复苏等现场紧急处理。应首先控制和制止大出血和疏通呼吸道,这是保护伤员生命的首要环节。固定伤肢体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损伤血管、神经,防止伤情加重的重要环节。切记不可放弃对假死者的抢救。

3.迅速与医院、急救机构“120”、“999”联络,请专业人员参加现场救护,提高救护效果。

4.拦截车辆,将伤员送往距离近,具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和救护中心。先送危重伤员,后送轻伤员。

四基本生命支援与现场处理

1.保持呼吸通畅 上呼吸道梗阻是严重创伤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昏迷伤员中,梗阻原因以舌根后坠及异物、血块或呕吐物堵塞最为常见,清醒伤员则因咽喉部损伤或水肿所致。现场处理时应迅速清除口腔异物,方法是将伤员置于仰卧位,头放低并偏向一侧,也可将伤员侧卧位,然后用手指或吸引器迅速清除伍中口腔及咽喉部异物、血液或呕吐物。紧急时应用手提起或托起下颌,防止因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对有严重通气障碍或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

2.控制失血 持续性出血具有很大危险性,特别是内出血较为隐蔽,容易漏诊。控制外出血比较容易,用手指、手掌或敷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是最有效的方法,几乎所有的外出血均可止住,然后用敷料和绷带加压包扎。使用止血带时,须有明显标志,并写明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使止血带及时间标记完全暴露在医务人员的视线内,必要时可写在伤员的前额上,严禁在止血带外面包裹任何物品。使用夹板将骨折固定可以减少对血管的继发损伤和出血。对怀疑有内出血的伤员应根据脉搏、血压状态果断处理,及时手术切开止血。

常用的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4种。

3.头颅损伤 伤员的意识状态是判断颅脑损伤的关键,如发现伤员进行性昏迷加重,须立即送往能处理颅内伤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得在现场延迟。由于脑外伤后易发生水肿,故勿输液过多,应限制在维持正常需要的水平。

4.胸部损伤 胸部损伤的处理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血液回圈均有重要影响。连枷胸的现场处理主要是固定胸廓,减少反常呼吸。开放气胸伤员立即用消毒敷料堵塞、封闭伤员。张力性气胸伤员常有明显缺氧及呼吸窘迫症状,须立即用粗针头减压。诊断有血胸和心脏压塞的伤员应火速后送,在现场一般不做处理。

5.妥善固定 有效的固定对减轻疼痛、防止继发性损伤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伤员,应以颈托进行严格固定,小心地将伤员平移或翻滚,使伤员仰卧在脊柱板上,用沙袋分别置于头两侧以固定头部,胸、骨盆及双下肢均用宽布带固定在脊柱板上,防止任何颈部旋转、侧弯、过伸或过屈活动。转运过程中继续观察脊髓损伤的合并症,如呼吸障碍和神经源性休克。肢体固定应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在固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

6.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

1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常见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2双人搬运法: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

3三人或四人搬运法:多用于脊柱脊髓损伤病人;

2器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7.运送伤员 运送伤员是现场救护的重要环节,包括将伤员搬运到运送的车辆上和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做好运送途中的护理。

担架是较好的急救搬运工具,既方便又实用省力,伤员躺在或趴在担架上也较舒服。在使用担架时,两个救护人员,把伤员抬起,轻轻抬到或翻转到担架上。脊椎骨折的伤员不能用普通的软挡架搬运,需用木板担架。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平放在担架上或将伤员平滚到挡架上。严禁一人抱肩一人抱腿的方法,以免造成脊柱扭转、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现场抢救没有条件时,给急救机构“120、“999”打电话由救护车护送伤员最为适宜。但目前大多数交通事故伤员需要靠拦截过往车辆运送到医疗单位。在拦截车辆的问题上,普遍地错误认为汽车越高阶越好的倾向,觉得小客车稳定舒适。其实,最理想的护送工具是大、中型卡车,因为它能使伤员平卧其间;小客车虽然有软坐椅,然而长宽不足,伤员只能以被动屈曲姿势蜷缩在座椅上,反而容易加重伤情。

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不要在未判明情况下,急于将伤员转送医院,因为没有查清伤情和受伤部位,特别是一些隐蔽性损伤没有被发现,就会在忙乱的搬运中加重伤情,甚至使伤员在装运中丧生。

运送途中,护送人员应对伤员随时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因车祸致伤往往并非单一伤,可能是多发伤,或有些伤的症状互相掩盖,因此不能只顾明显伤,而忽略其他致命伤。如只顾头部伤,忽视下肢横断骨折伤及动脉血管大出血,可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如果现场距大医院较远,不要为寻求治疗医术较强的大医院而延误护送伤者,失去抢救机会,而可将伤者护送到离现场较近的区县医院,以便施行抢救措施,如因抢救工作需要,接诊医院均会邀请专科大医院大夫或及时转院救治。

伤员后送禁忌证,制定伤员后送禁忌证的标准,目的是减少伤员后送时的死亡,降低伤残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因此,伤员后送必须以伤员的伤情稳定和途中保证无意外发生为前提。以下是伤员禁忌后送的标准:

1继续出血者,或经现场止血仍不彻底,休克未得到纠正或途中可能发生休克者;

2四肢骨折未经固定,或虽经固定,但固定肢体末梢血液回圈不良者;

3颅脑伤伴深昏迷,或因颅内血肿、脑水肿等使烦内压增加,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4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且伴高热和呼吸功能障碍,尚未经适当急救而途中可能会伤病情恶化死亡者;

5呼吸道梗阻,已造成极度呼吸困难或窒息而尚未解除者;

6胸部伤伴大量血气胸,胸腔内继续出血或漏气,伤情继续恶化者;或开放性气胸伤口未封闭包扎,或因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未解除者;

7伤病员的伤病情严重,途中无医疗监护或未与接收医院联络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