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天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四年级下册科学

天气长短变化规律?

形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以及地球在公转,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晨昏圈经过的各地,正经历着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那里见到的太阳,正好位于东方或西方的地平上。

扩展资料: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以半个球面向着太阳,另外半个球面背向太阳,待在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的人就是生活在白天,而待在背向太阳的半个球面上的人则生活在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着,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例如,在中国广州,当广州正对着太阳时,广州市民就处在中午的时刻。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人们不能察觉地球的旋转,却看到太阳慢慢地自东向西偏移。经过6个小时,地球向东转了90°,广州市民便处在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

地球继续旋转,广州转到背向太阳的位置时,广州市就到了子夜0时。再经过6个小时,地球又转过了90°,广州市便是晨曦初露,白天就要到来。随后,广州又回到向着太阳的位置上时,广州市民也回到了中午从而完成了一次昼夜的交替。

天气的变化是什么规律的?

任何事物的演变都遁循一定的规律,天气也是如此。

你可曾注意到这样的天气现象,初夏之时,如果有一天气温突然骤升(超出正常气温值很多),不久便会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骤雨相继而至,随后气温骤降(低于正常气温值)。正所谓,一热必有一冷。或在入冬时,一股强大冷空气过后会出现短暂的“暖冬日”,这一天气温突然升高,高出了正常气温很多。因此,一冷即有一热。此气象,正应了道家“物极必反”的道理。

下面,用科学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一、气温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影响气温的两个因素: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大气运动的内因是冷热不均。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

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异常天气原理分析

正常情况时,大气循环比较稳定,同一节气里气温变化幅度不大。如果气温突然骤升或骤降,该地区范围内气压骤变,引发大气运动,导致发生极端天气。比如,初夏某地区气温突然升高,该地区气温高于周围气温正常值,局域气压发生巨大改变,引发大气运动,带来大风降雨。短暂的异常天气又使该地区气温低于正常值。

结论

任何异常天气的产生原因是气象骤变所致,只有维护气候和谐、稳定才能带来风调雨顺的结果。

其次,极端气象也遵守“物极必反”的原则。极热天气必会导致极冷气象,反之亦然。

商的变化规律,余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就是商不变的性质,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的大小,则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扩大而变大,随着被除数的缩小而缩小。例如,25除以4得6余1,250除以40得6余10,25和4分别扩大10倍,商没变,余数扩大10倍,反之也是一样。

商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

商不变的规律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而积不变的规律是: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扩大)多少倍,积不变。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余数、除数和商的关系为:(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记作: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扩展资料:当相乘的对象多于两个的时候,常常使用连乘号∏(大写的π)表示。

就如同多个对象的加法使用∑作为符号一样。

一般约定,相乘的对象只有一个的时候,乘积是对象本身;没有相乘的对象时也可以约定所谓的“空积”为1。乘积的概念取决于“乘法”概念的定义。

当人们将乘法的对象集合提升为更一般的集合,诸如群、环、域等时, 乘积的概念也将有所变化。

设A是一个集合, 我们定义乘法F:A ×A→A, 即一个从A与自身的笛卡尔积到A的映射。

设(x,y)∈A×A, 那么我们称像元素F(x,y)为x和y的乘积, 简记为xy。

商的变化规律和不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有: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不为0的相同的数,商不变。

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缩小同样的倍数。除数缩小多少倍,商扩大同样的倍数。

3、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多少倍,商扩大同样的倍数,被除数缩小多少倍,商缩小同样的倍数。

商不变的规律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所以,想了解月相看农历,想了解季节变化看公历,因为两者分别是根据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制定的,各有优缺点:

(1)地球潮汐变化主要受月球引力影响,对古代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来说,农历非常重要;

(2)地球四季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对古代内陆的农耕社会来说,公历非常重要;

我国的农历兼顾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称为阴阳历,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基于公历制定的,缺点就是内容复杂,不方便记忆;不过现在都有了智能手机和天气预报,对天气和季节的掌握更准确了。

积的变化规律有几条?

积的变化规律有以下几条: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2、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4、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是指因数的变化所引起的积的变化。如一个因数扩大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也扩大n倍。一个因数扩大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不变。

扩展资料

两个因数所得结果,叫做积。也可阐述为其中一个因数表示另一个因数的数量,这么多的这个因数之和为这个乘式的积。一个乘式中的各个数字为这个乘式的因数。

积的变化规律与商的变化规律总结?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相反,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相反,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被除数缩小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当两个因数都有规律的变化时,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气温变化有哪些规律?

一、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2月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1月、最低气温7月;海洋最高气温2月、最低气温8月二、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气温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在太阳较大的时候,9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但一般都在中午13:0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5点,6点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慢上升.希三、在全球不同地区气温又是如何变化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这是因为两极地区全年的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小,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