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陈式太极拳(怎样教陈式太极拳视频)

于海的陈式太极拳谁教的?

恩师是林景山。

林景山先生于1885年在山东莱阳县的姜疃村出生,其授业恩师为七星螳螂拳门第3代传人范旭东先生(林景山乃是范旭东先生门下的入室弟子,他在师门中排行为三弟子,其同辈师兄弟主要包括郭嘉禄、杨维新、罗光玉和王传义等)。

林景山在跟随范旭东先生多年学艺期间,他不仅每日坚持练功不辍十分刻苦,同时更是在恩师的尽心传授下全面继承了七星螳螂拳术之精髓。

就这样林景山先生在历经几十年对螳螂拳术的研究和演练,其一身七星螳螂拳术的风格和技击特色皆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除此之外,林景山先生在铁砂掌和罗汉功等拳种方面亦有极高的造诣。而且,他老人家的剑术、六合棍、梅花枪和春秋大刀等器械功夫同样是蜚声武林(林景山先生在当时的武术界中素有“中原怪侠”之美誉)

陈式太极拳传人?

陈炳,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焦作市“劳动模范”、焦作市“非物质文化优秀传承人”、“、焦作市团市委副书记、“温县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温县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武术教练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年授拳于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色列、巴西、阿根廷、智利等20多个国家开设近30多家“陈炳太极院”。

36式陈式太极拳来由?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  陈王廷(约1600-1680)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在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  依照村语传言,陈王庭创太极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了得,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  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这位民族英雄的一部著作与太极拳的产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部书就是《纪效新书》。据史**载,戚继光为抗倭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就直接从戚继光这部书里《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根据这一点,有专家就推证太极拳的产生不会早于《纪效新书》的成书年代。  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立之后,就在陈家沟陈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绵延数百年而不绝。随着陈氏家族的人丁兴旺,家族中也涌现出了申如、恂如、敬伯、继夏、秉奇、秉壬、秉旺、公兆等很多位高手,用现在已知最早记载太极拳历史文献《太极拳小序》中李亦畲的话来说就是:‘神而明者,代不数人’。在此之后数百年间,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并衍生发展出了杨、吴、武、孙、和五大流派。以下简列数位陈式太极拳宗师。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累代家传之秘———陈式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至此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当今太极拳能有如此大范围的传播与陈长兴当年破除家传绝艺不传外姓的习俗有着直接关系,其功永不可没。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功炉火纯青。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等,陈长兴子陈耕耘亦曾师之。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1795-1868),居于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当地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街架。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幼承父命,文武兼习。他晚年时深感陈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其著以易理说拳理,参以阴阳、经络学说,确立缠丝劲为核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为陈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树立起了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的作品还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北京授拳期间(1929-1957),陈发科以其高尚的武德、非凡的功力以及实战技击的精妙而著称于世,所以深受到世人的广泛敬仰,在武林中威信颇高。陈发科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以及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等。  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其拳艺。并设立擂台7天,未有匹者,获全胜。后应南京市市长之邀在南京授拳,拳踪广布。著有《陈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图解》、《陈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超群,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照丕先生恩泽后人、诲人不倦、武德高尚,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陈式太极拳8式口诀?

第一式   起势

双脚并立,自然站直,双手垂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右腿慢慢往下沉,左腿膝关节领劲慢慢往上提,向左横开一步,与肩同宽,脚尖点地,慢慢踏实,移重心到两腿中间。(要求:两脚平行)

屈膝松胯,下沉,同时双手慢慢往上提,与肩同高时,人继续下沉,松肩沉肘,双手慢慢落于腹前

第二式   野马分鬃

收腹下沉,含胸,身体微右转,随着右转重心到左腿,两手手指朝下往两侧拉开,左腿微下沉,提右腿,右腿向右横开一步,双手合于左下方

人微下沉移重心到右腿,双手向身体两侧上下分开,右手在上,手心向上,左手在下,手心在左下方

人下沉,微右转,左手找右手,左掌心朝上,移重心到左腿,双手往下按,按于裆中

人下沉,双手往上捧,左手掌心往外撑,右手掌心朝上,重心在左腿

上下对开,左手小指领劲旋转,右手大拇指领劲旋转,右手掌心往外撑,左手掌心朝上

摆右脚尖,身体右转,随身体右转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往左横开一步,双手合于右下方,人微下沉,移重心到左腿,双手向身体两侧上下分开,左手在上,手心向上;右手在下,手心向右下方

第三式   大如封似闭

人微下沉,身体微左转,翻左掌,掌心朝外,往外撑,右手找左手,往上棚

人继续微下沉,换劲,翻掌,移重心到右腿,双手变捋

人微下沉,双手翻掌,往下划弧,移重心到左腿,双手往左挤,掌心朝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右手找左手往上捧,翻掌,掌心朝下,移重心到右腿时双手往下按,按于裆中,再移重心到左腿,双手随重心左移自然到右下方

人微下沉,双手往上合,蓄劲,向前击出

人微下沉,身体微左转,双手往下划弧,摆左脚尖,上步提右腿,左手为刁手,右手掌心朝上,重心在左腿

脚后跟往前45°点地,人微下沉,左手刁手打开变掌,身体左转,移重心到右腿,双手折叠,身体右转,收左腿,左脚掌点地,人微下沉,双手往下按于腹前,重心在右腿。

第四式  运手

人微下沉,右手往上(掌心朝外),左手往下(左手指尖朝下,掌心朝右,轻轻放在左腿膝关节上方);

A  人微下沉,提左腿向左横开一步,移重心到左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B  收右腿往左后插步的同时左手翻掌,两手心向左击出

C  移重心到右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D  提左腿往左横开一步的同时右手翻掌,两手心向右击出

E  移重心到左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

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收右腿的同时,左手翻掌,两手心往左击出

A  人微下沉,提右腿往右横开一步,移重心到右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B  收左腿往右后插步的同时右手翻掌,两手心往右击出

C  移重心到左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D  提右腿往右横开一步的同时左手掌,两手心往左击出

E  移重心到右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F  收左腿往右后插步的同时右手翻掌,两手心往右击出

G  移重心到左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人下沉,提右腿横开一大步的同时左手翻掌,两手心往左击出

H  移重心到右腿的同时双手一上一下划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身体右转的同时右手翻掌,身体随右转重心移到左腿,左手同时由下往上方划弧,双手合于右前方,人微下沉,上下对开,两手打开,含胸拔背,重心在左腿

第五式   高探马

人微左转,摆左脚尖,提右腿,往右开步,双手相合于右前方,重心在左腿

人微下沉,移重心到右腿,双手随重心移到左前方

上下对开(身体往下沉,双手往上抬)翻掌,将双手打开,重心在右腿

人微下沉,身体右转,双手随身体右转划弧,左手由左上方向右方划弧,右手往下划弧,重心在右腿

人下沉,翻掌,收左腿,脚尖点地,以右腿为轴旋转90°,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合于丹田处,重心在右腿

第六式   转身摆莲

人微下沉,身体微左转,右手往下落于胯沟处

收右胯,微右转,带动右手往右划弧,掌心朝上,左手掌背贴于腹部,以腕关节领劲,由里往外旋转,重心在右腿

人微下沉,右手手心向上,往下落,两手掌心相对,向两侧拉开,下沉移重心到左腿的同时双手相合,左手搭在右手腕上,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

人微下沉,两手往上抬,右脚尖往外摆,身体右转270°,同时右掌往外翻,提左腿向前开出,双手往外撑,掌心朝外,重心在右腿

左手掌心朝内,往左腿方向拉开,移重心到左腿,人微下沉,右转,左手找右手,掌心朝下,双手往下按,重心在左腿

收右腿往上提,身体微左转,摆右脚,双手击打右脚背

双手变拳,人微下沉,右转,侧右腿,同时两拳从右下方向上划弧,同时向左前方击出,两手拳心相对。

第七式   金刚捣碓

双拳变掌,移重心到右腿,双手右捋,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外

上下对开(人微下沉,双手微往上抬)身体右转,翻掌,人下沉,裆走后弧移重心到左腿,左手掌心朝下,身体左转,将左手带正,与身体成90°再微右转,松右胯,翻右掌,落于右膝上方,重心在左腿

收腹下沉,含胸,双手前后拉开

右手带右腿往前上步,左手合于右手大臂内侧,右手掌心朝上,重心在左腿

人微下沉,左手翻掌往下沉,落于丹田处,右手手掌领劲,右腿以膝领劲往上提,右手握拳,右脚震脚,震脚的同时,右拳合在左手上方,重心在两腿中间

第八式   收势

人自然放松,双手往两侧拉开,再往上合,合于头顶,人往下沉,双手往下压,双手压到丹田处,身体往上站直,双手继续往下压。

松肩,双手往前划弧,将左腿带回,放松

41式陈式太极拳口诀?

一、动作解析

1、眼法:

首先接上一式动作,眼法不变。

2、身法:

身体继续右转。

3、步法:

腿部缠法为右顺左逆。

左腿逆缠,屈膝塌劲,落下脚尖,成左侧马步。

本来是左仆步的,落下脚尖成左侧马步。

4、手法:

同时我们的左手变顺缠,走外上弧线,向胸前收转收转到肘尖向胸部。手心朝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起朝向左前上斜角。

同时我们的右手走外下弧线,向胸前下收转,下转到右侧的胸口以下。转到什么位置呢?转到手心朝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扬起朝向左前上斜角。

二、动作作用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对方为了化我右採左按,便用左手掤我左手,右手松肩沉肘,攻击我;

而我用右手採其右腕,向胸前下转,左手收掤时,用左肘的里侧掤化对方右肘的外侧,配合右手形成挒法。是起这个作用。

陈式太极拳多少式正宗?

陈氏太极拳有18式、24式、26式、56式、41式、71式、74式、83式等,最正宗的要数83式最正宗了,因为他是最早的练习架势。

新老架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74式,陈昭奎一脉·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有83式,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有41式,陈氏太极拳新二路有71式。

陈式太极拳,有多少式?

陈式太极拳有老架73式,还有各路拳式,如二路炮拳,还有Z4一式,精要18一式,国家规定套路56式等。

陈式太极拳38式步骤?

1

、预备势

2

、金刚捣碓

3

、白鹤亮翅

4

、上三步

5

、斜行

6

、搂膝

7

、前趟拗步

8

、掩手肱拳

9

、撇身拳

10

、双推手

第二段:

11

、三换掌

12

、肘底捶

13

、倒卷肱

14

、退步压肘

15

、白蛇吐信

16

、闪通背

17

、前趟拗步

18

、青龙出水

19

击地捶

20

、二起脚

第三段:

21

、护心拳

22

、前招

23

、后招

24

、右蹬一跟

25

、左蹬一跟

26

、玉女穿梭

27

、懒扎衣

28

、六封四闭

29

、单鞭

30

、雀地龙

第四段:

31

、上步七星

32

、小擒打

33

、运手

34

、高探马

35

、双摆莲

36

、当头炮

37

、金刚捣碓

38

、收势

陈式56式太极拳步法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

(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

(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

(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

(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

(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

(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

(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

(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

(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

(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

(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

(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38.倒卷肱

(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

(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

(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

(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

(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

(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

(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

(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

(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

(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

(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

(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

(1.弓腿举拳2.虚步架拳3.翻腕撑掌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

(1.退步转身分掌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2.提膝分手3.落脚摆掌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

(1.落脚后推掌2.坐腿收拳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

(1.旋掌左捋2.弓步前棚3.虚步撩掌4.震脚砸拳)

56.收势

陈式56式太极拳动作古朴,技法独到,刚柔相济,编排流畅。此拳观之优美,练之实用,是陈式太极一门中最经典的拳术套路之一。

陈式太极拳48式历史?

四十八式太极拳,是1978年8月,当时的国家体委训练局太极拳研究组继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之后,创编第二个新太极拳套路。

四十八式太极拳,无论创作指导思想,创作方法都异于传统太极拳。在那个特殊年代,四十八式的创编是作为政治工具,“以阶级斗争为纲,用马列主义占领太极拳阵地”。创编原则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打破门派,政治与技术统一,把太极拳作为无产阶级占领业余思想文化阵地的工具。

四十八式太极拳在打破传统神秘主义,摒弃繁琐哲学理论及传统套路程序的思路下,将四式(杨、吴、陈、孙)传统套路有关动作进行改造,统一风格,增加新的衔接过渡动作(以平圆、抹掌衔接动作)。形成舒缓柔和、圆活连贯的总体运动特色,成为动作左右兼顾,生动活泼,造型优美大方的太极拳创新套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