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口酸看中医哪个科

你好,这样的情况多与肝胆有关建议:你好,中医属于全科,只需要到医院挂中医内科就可以了。这样的情况属于肝胆火旺,吃中药调理一下,会慢慢改善的。

整体调理身体,应该看中医什么科?

中医内科、骨伤科都可以。
宝丰县中医院-中医内科-王守伟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脾胃系疾病-呕吐

实呕

【外邪犯胃】

藿香正气 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半夏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饮食停滞】

保和 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痰饮内阻】

小半夏汤 和胃逆,化痰散饮此方珍

苓桂术甘 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肝气犯胃】

四七汤 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吐尽能舒

虚呕

【脾胃虚寒】

理中 干姜参术甘,温阳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胃阴不足】

麦门冬汤 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滋养肺胃此方珍

人参与经方――治疗痰饮证的三首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泽漆汤

组成服法:半夏10克, 紫参10克(一作紫菀),泽漆6克(以东流水2升,煮取800毫升),生姜6克 ,白前10克 ,甘草 、黄芩 、 人参、 桂枝各6克。上药九味,哎咀。纳泽漆汁中,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至夜服尽。

功能主治: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

木防己汤

组成服法:木防己9克 ,石膏(鸡头子大)12克,桂枝6克 , 人参 12克。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能主治:行水散结,补虚清热。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吐下不愈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组成服法:防己 6克,桂枝 6克, 人参 12克,芒硝 10克,茯苓 12克。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下芒硝,再微煎,分2次温服。

功能主治:痰饮喘满,心下痞坚,短气咳逆,大便燥结,舌质淡红或苔薄而润,脉沉滑。

比较:泽漆汤适用于痰饮咳喘证;木防己汤适用于隔间支饮的喘满、心下痞坚;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适用于木防己汤证的继续与发展。

祛痰偏方 痰多不舒服中医秘方来帮忙

喉咙里面有痰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咳也咳不出,而且疼痛,那么为什么会有痰呢,痰多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医祛斑的秘方有哪些呢,有什么什么学位是针对祛痰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我一起来看下文吧。

就算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但是雾霾和沙尘天气还是没有放过我们的肺部,很多人总是觉得肺部舒服,或者嗓子难受,痰多。那么对于痰多的情况,下面中医给大家介绍几种药膳方吧。

四款润肺化痰食疗方

一、鱼腥草芦根汤

原料:取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

做法: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

功效: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很多人都知晓其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芦根也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和利尿之中药;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该方剂中的鱼腥草、芦根、连翘,都能够起到清肺化痰之效,适用于邪热郁滞肺中导致的咳喘痰黄和胸闷气急等,同时,也适用于病症较轻、疗程偏长的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二、川贝银耳百合枸杞雪梨

原料:川贝5克、干银耳15克、干百合10克、干枸杞10克、冰糖25克、雪梨1个、清水适量。

做法:川贝碾碎,银耳、百合、枸杞用清水泡发后清洗滤干,冰糖置于小碗中备用;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块;3、取一大炖盅,将所有材料倒入盅中,再加入清水至九成满;电饭煲注入小半锅水,将炖盅盖上,放入煲中,盖上盖子,先调到煮饭,煮至沸腾上汽时,改成煮粥,炖2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本汤治宜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三、枇杷雪梨汁

原料:枇杷150克,雪梨20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我们将雪梨的皮和核去掉,然后切成块状,再将枇杷果肉与雪梨弄均匀就可以了。

功效:枇杷具有清肺气、镇咳化痰的作用。雪梨有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和化痰的作用。此饮有护喉利肺之功效,适用于因为抽烟过多所致的喉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

四、桂枝桔梗茶

原料:桂枝6克,桔梗6克,菟丝子6克,水800毫升。

做法:上述药材简单冲洗后,放入装满800毫升水的小锅中,并放入电饭锅,外锅倒入1碗水(约250mL毫升),隔水煮至电饭锅开关跳起即可取出食用。

功效:桂枝具通阳祛寒之效,桔梗能宣肺祛痰,菟丝子可补肾益精。三药煮汤食用,对于缓解改善寒性咳嗽痰多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润肺化痰,试试看上面的中医食疗方吧。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丰隆穴和阴陵泉这两个穴位我们每天都一起揉揉,每天十分钟,要均匀,慢慢的,这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

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分析痰多的原因

中医认为,痰是体内水液的病理性代谢产物。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第三、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四、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结语: 喉咙里被痰堵着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因为我们一定要学会祛痰的方法,中医祛痰常用的穴位有丰隆穴和阴陵泉,大家每天可以按揉十分钟左右的哦。除此之外,再配合引用一些祛痰的汤药是最好不过的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