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区别?

区别在于一是创始人不同,武当太极拳是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张真人所创,陈氏太极拳创立者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二是拳法套路也不同,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生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陈式太极拳是河洛文化与中原武术拳法相结合的产物

武当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哪个更早?

陈氏太极。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拳种之一。

杨氏太极拳24式与陈式太极拳24式的区别?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之一,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棚捋挤按採埓肘靠等十三个攻防动作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而来。要说有区别,也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比较明显的不同是,杨氏太极拳动作与陈氏太极拳相比,杨氏以柔和为主,更舒缓,更加注重养生。陈氏太极拳则突出表现为刚柔相济的特征。

洪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哪个好?

自古太极拳是一家,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分为陈、杨、武、洪等不同流派,因此,洪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一样好。洪式太极拳创始人洪均生1930年拜陈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为师,学习太极拳,精练陈氏太极拳技击奥妙,后征得陈发科同意,创立了陈氏太极拳实用套路,后人称之为洪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

陈炳,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焦作市“劳动模范”、焦作市“非物质文化优秀传承人”、“、焦作市团市委副书记、“温县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温县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武术教练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年授拳于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色列、巴西、阿根廷、智利等20多个国家开设近30多家“陈炳太极院”。

武当38式太极拳口诀?

1.起势 2.退步崩式 3.揽雀尾 4.正单鞭

5.提手上式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右搂膝拗步

9.倒转肱 10.斜飞式 11.虚步亮掌 12.提手上势

13.白鹤亮翅 14.左搂膝拗步 15.海底针 16.闪通背

17.上步搬拦捶 18.揽雀尾 19.正单鞭 20.云手

21.正单鞭 22.高探马 23.狮子右蹬脚 24.狮子左蹬脚

25.转身左搂膝拗步 26.右搂膝拗步 27.上步伏虎锤 28.闪背通

29.上步搬拦捶 30.小擒拿手 31.右踢脚 32.左打虎式

33.右打虎式 34.独立式 35.上步搬拦捶 36.如封似闭

37.十字手 38.抱虎归山

武当36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式: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引气归元。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足心含空、男左女右,两手合抱,拇指相对成圆状,顶天立地,头部中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气顺,神凝,全身透空,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鼓荡丹田。

第三式:开太极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如铜钟式,有气感后,慢慢伸展,至两臂展平与身体成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慢慢合于头顶,中指相对节节贯穿经面前下沉至丹田,两手以腕为轴外展,十指向前。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自上而下划圆,须一气合成,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

接上动,松腰屈腿下沉成马步,两手掌心向下向前棚起,两腿直立,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双手收于丹田处,合抱于胸前棚出。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此动作是个翻转劲,须周身协调一致,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升清降浊。

第五式:怀中抱月

两脚成马步,腰右转,左手掌心向下收于左肋,在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圆转中正,切记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六式:拨云见日

接上动右转腰,两手掌心向上,右手在前、高不过眉,左手在后,低不过胸,左脚内扣,右脚外摆,两手分开, 内旋挤出,掌心向前,左脚跟步。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七式:陆海奔潮

退左脚,两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左脚蹬,右脚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八式:怀中抱月

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成马步,右手掌心向下合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九式:拨云见日

左脚外摆,右脚内扣,前三后七,重心在右腿,左掌掌心向上棚起,高不过眉,右手掌心向上,合于左臂弯,低不过胸,双手缠丝外旋,合劲推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十式:陆海奔潮

退右脚,双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右腿蹬,左腿成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十一式:海马吐雾

双掌合力内旋,左掌上托,右掌前推,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虚点地面。

动作要领:双掌上托前推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阴阳互济、健脾开胃。

第十二式:黑虎巡山(左右式)

右脚退步,双手大捋,同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右手后撑撩出,左手掌心向上抱丹田继续右转,左脚经右脚前迈步,右掌反转掌心向上,左掌自下而上托起,左脚内扣,双掌经左耳向前拉出,右脚收于左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右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右脚内扣,左脚外摆,重心转换,双手大捋,左手后撑撩出,右掌心向下抱丹田继续左转,右脚经左脚向前迈步,左掌翻转掌心向上,右掌自下而上托起,右脚内扣,双掌经右耳向前拉出,左脚收于右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左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动作要领:注意步法虚实变化,眼尖、手尖、脚尖相对。

道家养生秘要:河车搬运、吐纳益肺。

第十三式:十字手

右脚跟步于左脚后(左实右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

动作要领:十指向上,含胸拔背。

道家养生秘要:藏风闭气、壮骨蓄力。

第十四式:狮子回头

右脚向右斜前右方迈步成马步,双掌掌心向下自裆前自然分开,慢慢在身体两侧抬起,掌心向前两臂成山字状,左脚向前上半步。

动作要领:双掌开合时须以腰带手。

道家养生秘要:通筋活络、有利肠胃。

第十五式:揽雀尾

抬右脚后退,双手下采,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拦于胸前,左掌心向上拦于裆前,同时左脚移于右脚前成虚步。

动作要领:两手双缠丝,劲须合住。

道家养生秘要:气行海底、涌泉移位。

第十六式:推窗闭月

左脚向左迈出成弓步,左掌环抱棚出,右掌置于左臂内侧。

动作要领:左脚如猫行,向左侧迈步,身如波浪。向左方靠出。

道家养生秘要:内力潜转、温养三焦。

第十七式:叶底藏花

左手缠丝上架,右掌合力推出。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连环劲。

道家养生秘要:命门火动、手脚如弓。

第十八式:丹凤朝阳

右脚向右侧迈出成右弓步,右手经丹田向右上方挑领,左手下沉至左胯根。

动作要领:右肘下垂成立肘,目平视。

道家养生秘要:竖颈立项、平衡阴阳。

第十九式:回头望月

跟左脚,右掌掌心向下抱圆,左掌掌心向上抱于右肘下方,左脚向左侧迈出,成川字马步,左掌向左侧挤出,高于肩齐,右掌掌心向下放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川字马步是武当太极独有步法,为不摆不扣之形,双掌有缠丝张弓之意。

道家养生秘要:拧腰坐胯、预防老化。

第二十式:海底捞月

双脚不动,重心右移变成横裆步,左掌下旋,右掌内转,合于右肩前。

动作要领:双掌顺逆缠丝时注意阴阳变化,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腰马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缠丝封闭、强腰益腿。

第二十一式:揽扎衣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经面前向左侧挤出,立肘掌尖与眉齐,右掌心向下落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三节缠丝法,即腰裆劲、胸背劲、手肘劲是也。

道家养生秘要:丹田开合、气行泥丸。

第二十二式:海底神针

右掌向右后翻转,左手提拿至腰间,继续缠丝至右手在前下方,左手收于右肘上侧。右脚外摆向前迈出,左掌掌心向前旋转,右掌内旋放于左肩前。

动作要领:双手拧转下钻,如海中捞针状,头须上顶。

道家养生秘要:棉里裹针、皮毛通神。

第二十三式:仙人过涧(左右式)

右脚进半步,左腿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左掌心向上,右掌向下,随后左脚蹬出。左脚进半步,右脚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右掌心向上,左掌向下,随后右脚蹬出。

动作要领:双手拦拿与腿法须协调一致。

道家养生秘要:提气运力、养肝开目。

第二十四式:转身伏虎

右脚落地内扣左转,左脚外摆拧转,右掌自右经头上方向坐扑按,左掌在右臂内钻出扑按。

动作要领:转身须轻灵稳健,左手在左膝前上方,右掌按于腹前,左右手形成矛盾力。

道家养生秘要:吐故纳新、肺火消沉。

第二十五式:玉女献书

双掌前探,随后向上向右托出,腰随之右后拧转,双掌旋转从左向右经腹前运至右侧,右掌心向前,高于眉齐,左掌心向前高于胸齐。

动作要领:劲如抽丝,拧裹合力。

道家养生秘要:龙虎相交、耳聪健脑。

第二十六式:叶底摘桃

腰左转,双掌连环向左前方撩出,左上右下双掌合力,同时上右脚成虚步。

动作要领:身法运转以腰为轴,两掌缠丝松沉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九转还丹、养气补漏。

第二十七式:将军挂印

抬右腿成独立步,同时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内,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落右脚成马步,右拳防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上冲下按之劲形成对立统一之势,落步收拳整体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回光返照、通肾利尿。

第二十八式:灵官架单鞭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双掌向左前方挒出,复变双采劲,右脚虚落跟进,双手继续自下向右上缠拿,右手变子午钩手,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弓步,左手经面前划过向前推出。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阴阳连环暗脚的使用法,手法上则有棚、挒、挤、靠、拿之玄机,举手投足具要轻灵。

道家养生秘要:五气朝元、去痰生津。

第二十九式:七星朝斗

扣左脚,右脚外摆,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左掌向上经面部向右划弧,落于右腕部,右手子午钩手,与肩平,两目向前平视。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上下左右的浑圆劲,蓄而待发七星拱月。

道家养生秘要:青龙归位、玉液还丹。

第三十式:二仙传道

右腿重心下降成扑步,双手如游龙戏水落于裆前,随后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双掌自下而上穿出,左手在前与肩高,右手在后与胸齐。

动作要领:扑步变弓步要顺随连贯,双手穿出要立肘松肩。,双掌如游龙戏水,前掌尖与鼻尖脚尖三尖相对。形成内外三合之势。

道家养生秘要:腰马协调、心肾平和。

第三十一式:蛇雀争雄

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双掌平行运至胸前,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双掌随腹右转举过头顶,在左右耳部划圆而下挤靠左转。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拧转钻翻,将太极拳合抱之力由腰胯传于双掌。

道家养生秘要:手运乾坤、舒肝理气。

第三十二式:五龙捧圣

右腿提起成独立步,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左,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右脚下落成马步,左手外缠掌心向上,右手立拳落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整个身法、手法如蛇出洞,升降自如,穿拦提放,如履薄冰。

道家养生秘要:升降起落、消除疲劳。

第三十三式:龙步云手

右脚向左脚后倒插步,左手自右经面前向左云转,右手则随势抱于腹前,左脚同时向左运步成马步,左手向左下运转,右手自左下方经面前向右云手棚出。

动作要领:手眼身法步同时运动,上下一体,忌棱角之形。

道家养生秘要:云转巧妙、活肩活腰。

第三十四式:狮子滚球

右手自左经面前向右下运动,左手向右做扑面掌,腰右转,右手自右后向前转动,左手外缠丝,掌心向上收于腹前,右手掌心向前高过头顶。

动作要领:双手内外缠丝幅度要大、合劲时沉肩垂肘,气吞山河。

道家养生秘要:奇经相通、八脉养精。

第三十五式:金蛇缠柳

右脚内扣,向左转身,左脚向左前方迈步,双掌自右向左双缠丝,左手握拳环抱,同时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右手按于左腕处,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放于右脚后,双手自左经腹前向右上双缠丝,右手握拳环抱,左手按于右手腕处。

动作要领:此动作突出丹田鼓荡,左右缠丝,如长江大海之势,滔滔不绝,又似行云流水须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练精化气、气清合道。

第三十六式:合太极(收式)

左脚后退,收右脚双手自然从身体两侧划圆,经头顶下按至丹田,复归于子午诀,两手合抱,吐纳安神,复归无极。

动作要领:道家功夫以养气、行气、炼气、凝神布气为要诀,突出性命双修之法。故收式数分钟不可冷饮冷浴。

道家养生秘要:顶天立地、鹤神龟息。

武当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整理内家拳法所创,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新型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2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诀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为一体的上乘拳法。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粧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石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 ,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制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括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堪称绝妙玄学。

孙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练哪个?

如无明师指点,哪个都练不好。

国家统编套路,练哪个都一样,可以随意选择。孙氏太极拳为最晚问世的太极拳,可谓道理技艺集大成者,可惜孙氏太极拳二代之后,几成绝响,不复真传,徒有样式失去规范,尤其要有孙氏形意拳和八卦拳的基础(九要)才能打好,否则是空中楼阁,学而无得。陈氏太极拳尚保留有太极拳初期模样,规范不至于完全湮灭,且传播远远较孙氏广泛,研究者更众多,近现代也有学术成果,如遇到明师,建议先学陈氏太极拳为妥当。供参考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陈氏家族第九代传人陈王庭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易学上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出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即陈式太极拳。建国后至1958年左右发展出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