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陈式太极拳83式单鞭的方法(陈式太极拳单鞭教学视频)

陈式太极拳的单鞭的作用?

单鞭—式在传统太极拳中多次重复进行,除它具备着拳式的重要性外,它适时地调节人在激烈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呼吸,它是拳式转换的枢纽,也是整个套路在演进中的“加油站”,它是拳架在运行过程中实行起承转合和编排节奏的“中转站”。

单鞭的中定,使我们的大脑真正得到动中求静、动中调整的效能。因此,它在传统套路中的多次重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是不能任意删减的。

孙式与武式太极拳单鞭式的区别?

孙式太极拳单鞭是两臂伸直两手立掌对拉,而武式太极拳是右手为钓左手为立掌对拉!

24式简化太极拳单鞭云手要领?

单鞭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云手

(1)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2)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3)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4)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5)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求陈氏太极拳无极桩的正确练习方法?

陈氏无极桩

打陈氏太极无极桩时首先两目平视注远方,凝神片刻返神光,意领气从祖窍降,一下涌泉四梢畅。

无极桩在动作上的要求为: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两胯微坐,两脚踏地踩实,脚趾自然抓地。头正项竖,下颏内收,舌贴上腭,两目平视。脊柱竖直,松腰下塌,尾间微向下、向前收敛。会阴内收,裆开圆,后腰命门处松开,虚心实腹,胸空微含,身体中正安舒。两臂放松垂于体侧,沉肩坠肘,松腕垂指,手心朝里,周身内外上下松弛舒展。

大无极桩意念:

(1)两目平视远方,可以找一目标物例如:树木,人,只要是一件不动的东西就好,然后凝视片刻。这是为摒除杂念,让心态放松求安静。

(2)目光缓缓收回到眉间祖窍处视为一线,然后两目轻闭,同时以意封闭双耳,也就是听而不闻。此为收视返听。

(3)以意引气从祖窍逐渐下降,经中丹田至下丹田,再分向两腿下降到达脚心涌泉穴,同时全身骨节自上而下地循经窍节节放松并松开,周身筋肉皮肤毛孔也自上而下地放松松开,犹如一团气水自上而下、经体内体表潺潺流淌到四梢。

(4)然后,开始入静,进入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空空洞洞的无极之境。

对于无极桩时间上的要求:一般整套功法练习时约10分钟左右,单练此桩时应该在30分钟以上,单练后收功。

陈氏太极拳的无极起势

(1)无极势

①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于体侧,两手心朝内,指尖自然下垂,头正项竖,两目平视。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圆裆,两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两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内外相连,意、气、神、形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如此默立3~5分钟,在念止、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顺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洞觉明景象,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即进入无极虚灵之境,以静待动。当静至极时,气机一动,遂太极生焉。此时练拳最妙。因为此时你的内心是处在一种完全无外物的状况下,也就是太极拳中所说得:无极。

(2)起势

①外形螺旋路线

动作一:随心意后引,两手先领臂微内旋略朝身后蓄引,再随着心意前上,以腕领臂徐徐地向前上方弧形上掤至腕背高与肩平,舒指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前方。此为“掤劲”,掤点(此点是内劲在该势该处的落点,由意注而显现)在腕背。

动作二:两手十指随跟神心意前趋的引领,渐渐向前平展伸挤。此为“挤劲”,挤点在指梢。

动作三:两腕下坐,十指自然向前上翘,以肘领臂斜向后下方沉着虚灵地掘引至腰两侧,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前下方。此为“捋劲”,捋点在掌心。

动作四:随心气下沉,重心下降,双目下垂,松胯下坐,两手沉稳地按落于两胯外侧,手心朝下,指尖朝前。此为“按劲”,按点在掌根。

随即,心气放松,周身放松,两手松腕舒指下垂,复归无极。

要点:

①上掤时,两肩松沉下塌,身体隐隐沉坐,形成对称相开、充满弹性的掤劲。

②两臂前挤时,腰背隐隐后倚,形成“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的沉稳而有弹性的挤劲,同时体现出上肢“梢领、中随、根催”的三节劲。

③后捋时,目光缓缓收回,两肘圆活虚灵,两膝微屈,两胯微坐,形成伸屈自如而有弹性的捋劲。

④下按时,两腿继续屈蹲,两胯继续下坐,身体带动两手下按,意仍在掌根;放松时,要体现出心气一下无不俱下、心气一松周身皆松的松虚之势。起势要连贯圆顺。

意气运行路线: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掤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两腕领气虚虚上掤而形成掤劲;心意前趋,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心意回引,气从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捋劲;随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领气下按而形成按劲;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陈氏中环混元桩

在练习陈氏中环混元桩是要双手环抱抱腹前,三性归一,一气连,丹田内吸贴于命门,静极生动见真元。

混圆桩动作要求:

双手自体前缓缓上升环抱于腰腹前,指尖相对.相距约一掌宽,手心朝里,松肩沉肘,双臂要圆,背要圆,裆要圆,故而又称三圆桩。再加上无极桩的:(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两胯微坐,两脚踏地踩实,脚趾自然抓地。头正项竖,下颏内收,舌贴上腭,两目平视。脊柱竖直,松腰下塌,尾间微向下、向前收敛。会阴内收,裆开圆,后腰命门处松开,虚心实腹,胸空微含,身体中正安舒。两臂放松垂于体侧,沉肩坠肘,松腕垂指,手心朝里,周身内外上下松弛舒展。)就是混元桩的动作要求。

意念上的要求:

(1)以意引气由祖窍下降,经体前任脉下行至中丹田。再由命门上行至体后夹脊处,分行左右肩井,经两臂贯注到两手劳宫和指梢,两手心与中丹田相对相连。

(2)意气到达中丹田后,三性归一,即内视丹田,内听丹田,内想丹田。静守片刻后,意领肚脐极为轻缓地往里往后吸引,直到吸得不能再吸时(意想中觉得肚脐与命门相贴),腹部自然向前放松(也就是呼),这一吸是有意的,呼是无意的,以后就不再管它了,动就动,不动就守着它,也就是不管动与不动,三性归一仍守着中丹田,忘却鼻息。

时间要求:整套功法练习时此桩约练l0分钟左右,单练此桩时需30分钟以上。单练后收功。

混元桩练功说明:意守中丹田主练气。中丹田的位置在脐内深处,是一个空窍,是先天元气所在之处,婴儿出生,剪断脐带,真阳归于脐内,集中在中丹田。古人云:“真阳在,人命在;真阳散,人即亡”,故称脐为命之蒂,可见中丹田是人生命的根源。古人又把中丹田比土,可生万物,“中央戊己土,万物由此生”。意守中丹田,就是培养先天元气,所以又称“筑基功法”、“入门功法”。丹田呼吸也就是“窍呼吸”,即先天呼吸法。三性归一是本功法的入静方法,内视、内听、内想合一而守丹田,易于入静,效果明显,功夫容易萌动。

谁能告诉我陈式太极拳摆莲跌叉的练习方法啊?

摆莲跌叉的主要难点在于跌叉。

不少人做这个动作时,跌不下去,或跌得下去却跃不起来(本人即是)。

要想练习这个动作,最关键的是要拉韧带。通常,只要能够做到轻松地劈开竖叉,就具备做好这个动作的物质基础了。

注意的要点是,左脚滑出、臀部着地时,千万不要坐得太实在,那样就站不起来了。这个动作从下坐到跃起,用的是一个劲,身体走一个下弧圈,所以不能断成二个劲(先下再上),断成二个劲也是跃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陈式太极拳逆缠的正确方法?

在太极拳中,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这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腰隙的抽换,也有人采取从两腹侧开始的练法,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或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急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掤。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

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手足一起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所谓:“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现将陈氏太极拳“顺缠与逆缠”的练法归纳如下。

一、手顺缠劲

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

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顒;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肚。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二、手逆缠劲

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外往里缠为逆缠。

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户、附分逆行而上至肩颙,经消泺、清冷渊,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虚腿一面的手逆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

三、腿顺缠劲

里往外上面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内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跟(大钟穴),分注五足趾肚。

四、腿逆缠劲

足平实踏地,足趾与足跟用意沉住,中间涌泉穴要虚,随着下缠劲,其劲如缠入地下,使有盘根错节之意,膝以上两大股用精神贯注,有腾挪之意,则桩步愈练愈稳固而又轻灵善变。

48式太极拳中第3式左单鞭是哪个门派?

48式太极拳中第3式左单鞭是杨氏太极拳动作。具体分解如下:

1、转身带掌右脚以右脚跟为轴内扣,脚掌落平,而后左脚以脚前掌为轴向左碾转;同时身体左转90度,两掌随体转向左,弧形带至胸前,稍屈肘内收,眼看前方。

 2、迈步开掌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迈出,脚跟先着地,脚尖上翘;同时两掌左右分开,掌指尖手向上,掌心朝前,腕同肩高,眼看左掌。

 3、弓步推掌重心移向左腿,左脚掌渐渐落平,成左侧弓步;同时左掌随弓步向左前推出,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同鼻高;右掌向右偏前伸,掌心翻向斜下方,指尖向右前方,腕与肩同高,肘微屈;眼看左掌方向。

陈式太极拳四段单练拳谱?

1、捣碓起势

2、抹眉汯

3、小红拳

4、云手

5、开合穿掌

6、斩手

7、翻花舞袖   

8、左挤

9、当门炮

10、蹬脚跃步

11、转身顺拦肘

12、裹鞭炮   

13、十字手

14、穿心肘

15、单峰贯耳

16、转身大捋

17、再收

18、翻花舞袖   

19、抱头推山

20、双震脚

21、雀地龙

22、转身顺拦肘

23、前肩靠

24、捣碓收势

陈式太极拳懒扎衣技击方法?

当你做懒扎衣时,一只手捏住衣服边缘,另一只手则贴近身体。当你向前迈一步时,用捏住边缘的手将衣服向前抛出,同时用另一只手出拳击打空气。这个动作可以起到练习拳击技巧和身体协调性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练习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呼吸,以充分发挥太极拳的特点。

杨氏太极拳24式与陈式太极拳24式的区别?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之一,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棚捋挤按採埓肘靠等十三个攻防动作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而来。要说有区别,也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比较明显的不同是,杨氏太极拳动作与陈氏太极拳相比,杨氏以柔和为主,更舒缓,更加注重养生。陈氏太极拳则突出表现为刚柔相济的特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