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正面缠丝功呼吸配合(陈式太极拳正面缠丝功的方法)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两种。顺缠是指以手掌五指的小指领劲为主叫顺缠,逆缠是指以手掌五指的拇指领劲为主。分解动作:以左弓步站立,右手掐腰,左手棚与左侧,此时以小指领劲身体向左转,随之小指领劲向左下,向上画弧,手掌托与右前额上方。逆缠是随之拇指领劲向下向左画弧,手要随腰转,也就是说以腰带手。

陈式太极缠丝功基本法?

缠丝劲要内外结合。首先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随其旋转运行于肌肤之间,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

缠丝劲的根源在内,是内部的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的有效配合,再与周身八道劲旋转配合,形成了太极拳的内在旋转。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没有很好地领悟缠丝劲法,其他劲法(如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都是枉然。

每一动都暗含有八道劲力的旋转,合八劲为一劲,“合八为一”即八面螺旋缠丝劲。

六式缠丝功?

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太极拳谱云:“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一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劲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却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

在练习中,能帮助去僵求柔的功效,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协调内气与外形的结合。使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培根润圆,促进健身、强体。提高技击性能和自卫防身,然后达到实战奥妙无穷。

26式陈式太极拳正面还是背面好学?

还是正面比较好学习。正面能观察清楚每个动作的细微点。便于模仿。

陈式太极拳逆缠的正确方法?

在太极拳中,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这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腰隙的抽换,也有人采取从两腹侧开始的练法,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或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急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掤。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

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手足一起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所谓:“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现将陈氏太极拳“顺缠与逆缠”的练法归纳如下。

一、手顺缠劲

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

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顒;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肚。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二、手逆缠劲

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外往里缠为逆缠。

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户、附分逆行而上至肩颙,经消泺、清冷渊,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虚腿一面的手逆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

三、腿顺缠劲

里往外上面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内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跟(大钟穴),分注五足趾肚。

四、腿逆缠劲

足平实踏地,足趾与足跟用意沉住,中间涌泉穴要虚,随着下缠劲,其劲如缠入地下,使有盘根错节之意,膝以上两大股用精神贯注,有腾挪之意,则桩步愈练愈稳固而又轻灵善变。

陈式太极拳十种基本功?

请大家参考: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杨氏,孙氏等太极拳都是在陈氏的基础上创新的。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练,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