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少淫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空心静,身轻神宁。利于健身,利于防病。
中医的药膳养生法有哪些?
根据体质来辨证施膳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讲究辨证论治,其实进补药膳也要根据自身体质做到辨证施膳。中药药性有寒、凉、温、热之分,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或病情来科学选用。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大葱、生姜、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适于偏阴质的人或寒证、阴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易出汗、记忆力差、腰酸膝软、胃寒、便溏、性功能较差等。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马齿苋、荸荠、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偏阳质的人或热证、阳证的患者,表现为怕热、易兴奋、多汗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
优选药材 科学烹制
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物首先要净选,使之清洁干净,无杂质异物,无尘土,无霉变腐烂,还要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质量优良。为保证药膳疗效,还应对药材与食物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有的需切片、切丝、切丁或是切段,有的需粉碎为细末,有的则需按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加工,以减其毒性或副作用。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中药以及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也可先将中药煎煮,滤取药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调过程中加入药汁,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药膳虽好但要适可而止
有人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是无毒,买回一把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几根人参就煨汤,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危险的。中药是很讲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天人相应 因时制宜
祖国医学认为天人相应,治疗疾病讲究三因制宜,同样药膳也应讲究因时制宜即四季五补,春天万物复苏,五脏属肝,适宜升补;夏季分初夏与长夏,初夏天气已热,五脏属心,宜于清补,长夏天气炎热,五脏属脾,宜于淡补;秋季天气凉爽,五脏属肺,宜于平补;冬季气温寒冷,五脏属肾,宜于温补。要是违背这一自然规则,也会影响到补益效果。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药,既然是药物就要区别于普通饮食,要注意中药的性味,药膳的禁忌以及选料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