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百姓即是修道(治理百姓的方法)

一、怎么修道?

去武当山的道观,早在唐朝就已经很有名了

另有四川青城山道教文化,所谓“道观天下青城山”

还有白云观、龙虎山上清宫

另外,就是我家乡的: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承德魁星楼

二、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谚语?

《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不论游戏,还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据说曾国藩少年时乘夜读书,恰有一小偷在梁上,想等着曾国藩睡了偷窃。想不到,一篇文章反反复复的诵读,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最终,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将这篇文章给曾国藩背了一遍,并且扬言:你这脑子,就不要读书了!

可见曾国藩资质之平庸,但正因为他自知自己非聪明人,所以读书做事不求捷径,用最扎实的方法慢慢来!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他自知没有智力优势,因此比别人更虚心;他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更强;他做事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

所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一旦开窍,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这样才有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起伏蹉跌,实属罕见。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往往不愿意下苦工,做事总想找捷径,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松松垮垮,结果平庸一生!有些方法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它扎扎实实、不留遗弊!慢是一种境界,慢的不得不快!

而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想做老板,没有人静下心来好好做事了;都认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没有人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了;都认为机会来了,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没有人想到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有的成长都不是一天两天,三年树一品,十年磨一剑,要想成为一棵大树首要的条件是时间的积累!

三、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段子?

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不争的人,无人能争得过他。

道家老子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并不等于怕争或争不过,而是以逸待劳,韬光养晦。

争强斗狠、以暴制暴、冤冤相报都于事无补,甚至会惹火烧身,殃及子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忍为上,和为贵!

四、怎么修道闸门?

先选址,在做土样实验都合格按照图纸使用合格的材料修道闸门。

五、修道是什么?

修道,“道”既有大道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大道至简,真法简单朴素,没有修饰也没有喧哗,“日日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道在日用中,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无不是道的示现,修道不是脱离生活进入无念,恰恰是以家为道场,历缘对境,偿还业债。

修道的道又指修行的道路,在这道路上如果有一盏照明灯就可以明确前进的方向,但是,这盏灯既可能是妖魔鬼怪变幻,也可能是神圣仙佛的点化,极大的不可能性与数不尽的陷阱,源于人类是只允许生活在三度空间的生物,对无形界看不见听不着,这就是修行的艰险所在。

六、什么即是精品?

完成既是精品,说的是一个人完成了一个东西,就是形成了一个精品。比如说这个人是属于一个雕刻的师傅,那么他每雕刻一个作品,基本都是属于一个精品。可能是因为他的技术非常的高明,所以完成的雕刻作品都是属于精品的存在,并不是囫囵吞枣的作品。

七、俯首即是春仰首即是秋什么意思?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低头抬头间一年就过去了。

八、修道士和修道院啤酒的区别?

修道士是人,修道院啤酒是啤酒

九、为什么老子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老子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句话,但是老子思想里面确实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样的思想。从形而上的角度讲,老子思想里的“道”即是有也是无。将形而上之理下落到世俗中来说,根据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思想,有和无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1、形而上之“有”与“无”

其实在《道德经》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有”和“无”,书中这样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里的无指的便是老子思想体系里面的“道”了。这天地还未生成时便是“无”,这个“无”可以看成是道。因为道,天地开始出现,因为道的存在,天地在道的作用下孕育化生万物,此时,道可以看成是万物之母。

所以“无”和“有”在老子思想体系里面都是“道”。就形而上的角度来说,在天地化分之前,这个世界便是“无”的混沌状态,混沌的整体亦可以看成是“道”的形态,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勉强称为“无”(道是不可言说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就已经描述了这一点,并且老子姑且将其称为“道”,而道又是无所不包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无”有时候可以勉强称为道),后来生成天地,继而化生万物。这个时候,天地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背后有“道”;万物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且各具特性,亦是因为万物有万物的“道”,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成万物的母亲,即为“有”。

所以,从道形而上的角度来看,无和有都是道,因此老子思想里面才会展现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特点。

2、人生方面的“有”和“无”

将形而上的道下落到世俗人生方面的时候,我们亦能理解老子思想中的那个“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观点。

老子曾经这样描述过道的特点。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相当精妙,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洞悉到世间事物因循往复的变化特点,一件事物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便会下落。道的作用微弱、谦逊,难以被察觉,但是道却不容抵抗,道的强大与其表现出来的无声无息本身就是有无共存的一种奇妙状态。天下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可以看成有,有又生于无,但是你不能说无前面不存在有,因为无前面还有无.....

在人生当中亦是这般,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可以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来指代。比如,我们学习知识,学识多了,获得学识可以看成是“有”,但是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可能因为自身认识到了许多东西,学会了深思熟虑,于是做事往往与本心相违背,做的事情可能有些伪的味道,这个时候,我们不求利禄不知伪诈的“淳朴本性”便在渐渐减弱,此时“淳朴本性”就在向“无”的发展。

我们多一分“淳朴的本性”,就要少一点“学识的束缚”,这里不是要大家不学,而是在学的时候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有和无的一个平衡状态。当你既可以是“有”也可以是“无”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生就相对趋于平和安宁了。

参考资料:

1、陈鼓应著《老庄新论》

2、罗义俊著《老子译注》

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

有深度的阅读需要思考,亦如有深度的人生从不讲究,我是颜小二,带你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颜小二述哲文。

十、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是什么意思?

如果一个人死去的话 肉体会留下 水 碳 氨 还有石灰 磷 硝石 盐 硫 镁 氟 锰 还有铝 人的肉体不过是由这些元素和几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构成的 终究是要被细菌分解 成为植物的营养 不过 那些植物养育了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又养育了食肉动物 在我们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循环不息眼睛看不到的洪流 虽然我不知该把它称作宇宙还是世界 但我知道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洪流中小小的一滴 即是‘全’中之‘一’不过 正是因为有了‘一’的聚焦‘全’才得以存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