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式陈式太极拳小架口令?
陈式小架一路74式口诀:
开金揽六鞭金鹤,斜行搂膝拗步多,
掩手肱拳捣金刚,锤龙推肘倒鹤斜。
通背肱拳封单鞭,手探右左脚蹬偏,
趟地踢起护心拳,脚蹬拳打头封鞭。
前后野马避单鞭,玉女扎衣封单鞭,
云手摆脚跌出岔,金鸡倒鹤斜行看。
通背肱拳再封鞭,手探十指猴献鞭,
龙上虎转当头炮,金刚捣碓把门关。
陈式小架太极拳双刀谱?
陈式小架太极拳双刀谱具体动作分解如下:
第一式 双刀起势
第二式 全舞花朝阳刀
第三式 切三刀朝阳
第四式 一刀跃步
第五式 上三刀
第六式 雁别金翅
第七式 孤雁出群
第八式 一刀朝阳
第九式 左插花
第十式 右插花
第十一式 二刀朝阳
第十二式 两刀蝴蝶戏水
第十三式 一刀朝阳
第十四式 左插花
第十五式 右插花
第十六式 二刀朝阳
第十七式 二刀伏虎
第十八式 一刀朝阳
第十九式 钟魁仗剑
第二十式 古树盘根
第二十一式 翻身砍
第二十二式 一刀朝阳
第二十三式 左右搅项
第二十四式 二刀朝阳
第二十五式 二刀转向
第二十六式 霸王举鼎
第二十七式 罗汉降龙
第二十八式 左右片马刀
第二十九式 二刀朝阳
第三十式 白蛇吐信
第三十一式 左扑右扑
第三十二式 上步七星
第三十三式 下步跨肱
第三十四式 一刀下势
第三十五式 收势
陈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的恩怨情仇?
答:陈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的恩怨情仇如下:
陈氏太极中的大架是由陈长兴所创,由陈发科最后定式传下来的陈氏传统的的套路之一,现主要陈氏太极拳的四大天王基本上打的都属于这一流派。
小架是由陈氏的传人陈清萍在家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将拳架缩小后改编而成,加入了很多小缠丝的动作。
后经陈清萍传到了离陈家沟不远的赵堡,诞生了后来的赵堡架,另有一路分支被改编成了陈氏忽雷架。这些大架和小架的拳法都属于传统陈氏太极拳的范畴,与现行的混元太极、洪传太极不同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在陈家沟还有不少人习练陈氏小架太极拳。
从时间上来说,先有小架后有大架,小架倾向实战大架倾向练功。
陈式太极拳小架74式背向教学?
陈式太极拳小架74式背向教学: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揽擦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 9、初收
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
19、三换掌 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
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 24、收式
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
28、单鞭 29、云手30、高探马
31、左右插脚 32、左蹬跟 33、击地捶
34、二起脚35、护心拳 36、踢一脚
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42、单鞭
43、前招后招 44、野马分鬃 45、六封四闭
46、单鞭47、玉女穿梭 48、揽擦衣
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
52、摆脚下岔 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
55、白鹅亮翅 56、搂膝拗步 57、闪通背
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 60、单鞭
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
64、指裆捶 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
67、单鞭 68、铺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虎71、摆脚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大架,新架,老架有区别吗?
陈氏太极拳发展历史及演变,小架概说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王廷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武术流派体系。
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陈王廷创拳后将拳术传承至陈所乐、陈汝信等,一直主要在陈氏家族内部稳定传承。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
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
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陈有本之艺显然是得到父亲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小架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并无“小架”之说,一直是按传承的“小圈”架型进行的系统训练,最终达到无圈无极的境界。
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高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称为新架(现在称小架)”。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护镖在外,陈耕耘遂求教于族叔陈有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拳的架型给予放大,有本亲自辅导,耕耘苦练,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新的架型,陈耕耘苦练一年有余,终其所成,形成了一种走大圈的新的太极拳之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以及传统小圈的练法打法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圈架、大圈架的区别。
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发科公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了加以区别,将走大圈的练法打法之架型称为“大架”,将走小圈的传统练法打法称为“小架”。
当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陈克忠、陈克弟、陈伯祥、陈伯先、陈金鳌、陈立清等。
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
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很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
太极拳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而在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法打法,是太极拳的精华拳架。
陈氏太极拳大架因其传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分别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而小架由于陈氏家族长期将之视为绝秘的“看家拳”,视为珍宝,不愿示人,一直仅仅秘密在自己家族内部传授,“传内不传外”,且师承严格。
长期以来人们常说:“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因小架拳是其前辈数代几百年心血甚至付出生命换来的,他们一直不舍得向外界传授,不愿将太极拳的精华拳架公布于世,以致至今鲜为人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陈氏家族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开放,如今的陈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很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
以致大多数人只知陈氏太极拳、甚至将陈氏太极拳等同于陈氏大架拳,而不知陈氏小架拳。
如今,陈氏太极拳小架的传人,为了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机会学到陈氏家族的精华拳架,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他们正在积极地传播、传授陈氏小架太极拳,从而让广大爱好者学到陈氏家族的“看家拳”。
陈式太极拳小架与其它太极拳的区别?
小架是祖传拳,创始人陈王庭,最接近祖拳原貌。难学,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普及。
大架分老架和新架,老架由陈长兴所创、将原来的招式放大,以达到快速出功夫的效果。
陈式83式太极拳老架与新架区别?
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请问太极拳中的大架与小架各是什么?
陈氏太极中的大架是由陈长兴所创,由陈发科最后定式传下来的陈氏传统的的套路之一,现主要陈氏太极拳的四大天王基本上打的都属于这一流派。
小架是由陈氏的传人陈清萍在家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将拳架缩小后改编而成,加入了很多小缠丝的动作。
后经陈清萍传到了离陈家沟不远的赵堡,诞生了后来的赵堡架,另有一路分支被改编成了陈氏忽雷架。这些大架和小架的拳法都属于传统陈氏太极拳的范畴,与现行的混元太极、洪传太极不同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在陈家沟还有不少人习练陈氏小架太极拳。至于拳法上有何不同建议你上网搜下视频看下,大架和小架的区别这样更直观。希望以上回答你能满意。当然如果有错误,也请大家指正。谢谢
陈氏太极拳小架,新架,老架有区别吗?
有区别,新架是在老架的基础上增加了螺旋缠绕动作,更能体现缠丝劲。
小架是在老架、新架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练功后,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套路,从动作上讲由划大圆转向划小圆的套路也是最能体现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后才能进一步加深功力的套路。
陈氏小架拳跟大架的区别?
1.大架腰胯转的圈大,小架腰胯转的圈小,太极拳是以腰胯的旋转带动全身各部分都在旋转,腰胯转的圈大,带动全身的圈也大;腰胯转的圈小,带动全身的圈也小;
2.双臂走的弧形大小不同,大架的大,小架的小,腿的动作有所不同,小架脚始终是平行扣住,大架脚有点朝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