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慢疑与养生(贪嗔痴慢疑的对治)

贪嗔痴慢疑中,嗔,慢,疑分别代表什么?

贪: 爱慕虚荣,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睡、贪吃,贪便宜,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过分地追求自己能力和身体需要之外、生存需要之外、灵魂需要之外、回归需要之外的东西,这样就会影响到心跟小肠的问题,如果贪心太大,贪欲太旺,一定会在这方面得病。但适度、有计划的目标和追求则不是贪,注意区分。 嗔: 指生气,生闷气,生大气,内心责怪别人,口语埋怨人、事、物等等。不随我心就怒,顶撞别人,看谁比我强心里就不服输。这样会导致身体的疾病,主要表现在肝胆方面出问题。同时也是导致我们运气不好的祸首。 痴: 过分痴迷对方,过分痴迷发生过的事情,过分痴迷一个人、一件事、一件物品、一个功能、一本书、一个礼物、一句话等等。不随和,不愿意与人结缘,不爱说话,人多就退缩,多忧多虑,自以为是,就会影响肾脏和腰腿的健康。 慢: 嫉妒心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是看别人的不是,不在自身找原因。这种人容易在呼吸系统和大肠上出现毛病。如鼻炎,皮肤病等。 疑: 怀疑正知正见,怀疑自己的大我,怀疑一切本源的东西。对什么事都是怀疑的态度,不信因果,疑神疑鬼。埋怨别人。就会影响脾胃健康。 贪嗔痴慢疑还称为五毒,是我们困苦的根源。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尘所至。所以明白了我们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做到不取外境,贪嗔痴慢疑自然就没有了。

五毒贪嗔痴慢疑对应动物?

贪嗔痴慢疑无法对应动物,因为这五毒是思想意识范畴的,只有人,才是有思想的动物。其他动物尽管也贪吃,凶猛,那都是生存本能。而人的贪欲,仇恨嫉妒,无知愚昧,傲慢,怀疑一切决不绝对是本能,是品质意识问题。

贪、嗔、痴-怎样理解贪嗔痴?/贪-为何?嗔-何?

贪:贪心,人心不足,蛇想要吞象。

嗔:嗔恨,生气,恨别人。被得罪,被惹怒就会生起嗔心。

痴:就是迷恋,沉迷于某些人、事、物。因而失去理智,失去智慧。变得愚蠢,变得很傻。

贪嗔痴慢什么意思?

贪指的是贪爱、贪恋,贪婪。嗔指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

嗔痴贪原文?

不须贪,看取游鱼戏碧潭。

只是爱他钩下饵,一条线向口中含

痴嗔贪指什么?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扩展资料: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e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降伏解脱的先后次序:

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

作于春秋时期的《礼记·大学篇》里也描述了类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来有自”: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智生,智生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什么是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

贪嗔痴称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为贪嗔痴能损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什么是戒定慧,贪嗔痴?

戒定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又称三无漏学。戒指戒律,戒律分小乘别解脱戒和大乘菩萨就以及密乘三昧耶戒;定指禅定,禅定有共世间禅定和不共出世间禅定;慧指智慧,在显教分根本智和后得智或者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两种,当然智慧也有五种或者四种的安立方法。

贪嗔痴是最主要的三种烦恼,贪指贪心,即对悦意境随逐不舍之心;嗔指嗔心,指对不悦意境强烈地排斥之心;痴指愚痴,是一种蒙昧的状态,分业果愚(对因果的愚昧)和真实义愚(对万法真相的愚昧)两种。

痴嗔贪后面是什么?

贪嗔痴后面是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

佛祖云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若贪嗔痴不在心里边,淤泥也可化红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