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炎暑已过,秋季来临,从立秋到立冬前一天为秋令,而以秋分为季节气候转变的环节。此时呈现早晚凉,中午热的天气,所以也有“秋老虎”的称号。由于天气有热有凉,因此秋天疾病非常复杂。其中还有不少是由于夏天受暑未发的疾病,如休假外出,日晒雨淋,旅途劳累,生活不适,回来后更易发生这类疾病。

一般来说初秋疾病仍可按夏天法则来医治,如“伏暑”病,这种病是由于夏天受暑,潜伏下来,到秋天因受凉诱发。初起忽冷忽热,像发疟疾,大便多溏泻而不爽快,多数发烧,头痛,嗓子疼,胸口憋闷,心内觉得烦热难受。治疗应用香薷、藿香、银花、连翘、牛蒡子、六一散、杏仁、生薏米等,切忌纯用苦寒泻火而忘掉清利暑湿这一面。不然的话,发烧不退,迁延时日。

其次是湿温病,其特征是发烧有汗不退,头晕、胸闷、恶心、口渴但不想喝水,两脚怕冷疼痛,舌苔厚腻。预防此病首先应注意饮食卫生,有汗时不要马上入水游泳。治用芳香化湿,清利湿热,如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白蔻仁、生薏仁、滑石。藿香正气丸也可服用。

秋燥,这是由于感受秋天燥气而成的。证见咽干唇燥,甚至裂口出血,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目赤,皮肤干燥。治用辛凉甘润,如桑叶、桑皮、杏仁、贝母、梨皮、豆豉、栀子。热盛加石膏,阴伤加沙参、麦冬。秋梨膏、养阴清肺膏也可服用。

俗话说:“瓜果梨桃要少吃,免得秋季生疟痢。”痢疾也流行于秋季,中医有“无积不成痢”之说,所以治痢疾初起总以导滞消积为主,重点在清扫肠胃积滞,成药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香连丸、黄连素等。

总之,秋季渐凉,要少吃生冷,避免受寒,谚语说“白露身不露”,虽然天气有时燥热,如交了白露节就不要再光膀子、打赤膊了。另外,吃蟹时要用醋调姜末,避免吃蟹中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