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及其心电图特征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的进一步恶性发展就是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或近乎堵塞所造成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又称心肌梗塞。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也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常常发生于室前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布的区域,病情往往比较严重。

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缺血时可能发生的心电图改变包括:一过性sT段偏移、一过性T波改变、一过性QT间期改变、J波和 J波电交替、wellen's综合征、一过性u波改变及一过性心律失常。

一过性ST段偏移及T波改变

ST段偏移是损伤电流引起。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和平台期(分别对应于心电图TQ段和ST段), 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存在电压梯度,形成损伤电流。

1、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

1)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

发表评论